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又将回归何处?
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
你又是谁?是你心中的你,还是别人眼中的你?
这些问题常常使我迷惑,我们通常认为,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在这一层面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一种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然而,若是无论别人说什么,便不假思索地自我否定,立即作出改变以迎合他人的想法,那真是大可不必。契诃夫的小说《小职员之死》,暂且忽略小说本要表现的软弱的保守分子形象以及当时沙皇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单看切尔维亚科夫无意间将打喷嚏的唾沫星子喷到了将军身上,由此引发了极度的恐慌与无限的苦恼,虽多次赔礼道歉,但仍然不能排解心中惶恐,最终竟在忧郁恐惧中死去的戏剧经历,让我们不得不心声佩服,作家把一个没有主见,自觉卑微而凡事都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发笑。
这样的人世上有许多,他们总是一味地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可以说他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耶稣是基督教徒公认的救世主,可是连他也说:"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失去了自我 ,又有何益?"但是我们这样考虑:一个人得到了自我,却忘记了整个世界,岂不愚蠢?
有的人太过自恋,仿佛在如戏的人生大舞台上,他是聚光灯下的独舞者,总以为这世界唯独不能少了他,自己是所以在课堂上他沾沾自喜、在工作中他唯我独尊、在生活里他一意孤行。这样的人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于是乎在撞人之后大喊“我爸是李刚”,对于生命熟视无睹;乘着职务之便,用尽纳税人的税款来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在百度贴吧大骂教授“叫兽”“野兽”,蛮横地满足了自己的一时之快却将别人的名誉和感受抛之脑后。
卢梭曾说过:“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我愿意这样理解他的话:活在世上,不是任性而为、不是及时享乐、更不是自私自利,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自我的特色和滋味;活出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活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朱镕基在国有银行改革之中,受到重重非议和阻拦,当时有很多人运用精巧的模型和严密的逻辑来证明外资银行可能会挤垮国有银行,但是朱总理并未因他人的看法而放弃自己的坚持,流言蜚语,唇枪舌剑中,他毅然变革。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得失,担当身前事,不及身后评,所以他输掉了小历史,却赢得了大历史。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亦称“我要活在自己心中,不愿意活在别人眼中。”
周国平说得好:“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所以请活在活在自己的心中,在心中种下清风明月,将一切的世俗杂念过滤消除而能够冯御虚风;活在自己心中,在光怪陆离的事态万象中保持一份清醒,保持一份冷静;活在自己的心中,坚定地只做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