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伴我成长1000字

2024-06-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本书,高歌前唐贞观之治;一段文字,轻唱阳春三月,又颂扬壮志豪情;一个词语,吟诵金秋硕果飘香,又细数古今风流人物……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历史人物,但却没有谁能像孔夫子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恋;中国大地上有无数文化遗址,但却没有谁能像“杏坛”文化这样,引发人们无限的深思与崇敬;中国史书上有无数教人方法,但却没有谁能像《论语》这样启迪人们对事、对人的深刻反省。《论语》,一本让人反省的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语录。

它教人修身做人,记录了孔子和弟子在杏林中所谈的求知态度,孔子以他一生的修行事迹给了后人求知、做人的行为准则。告诉你,《论语》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不只是“知乎者也”这样的干瘪字句,翻开《论语》,仿佛就可看见弟子欣然受教,孔子倾其相授的场景。两千七百多年前,孔子就总结了学习求知的方法。

他曾教导弟子仲由,对待知识与不知的正确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孔子的话语中,你是否体会到孔夫子想要传达的深意呢?不错,孔子就是想要告诉仲由,对待学问就应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可谓真智慧!学习过程中,如果你是用“闭门造车”的态度,那么你还指望会获得新的知识吗?为了自己的面子,不知道装知道,就知识又怎能升华呢?所以,不耻下问便是孔夫子做学问时所信奉的准则,不要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只要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又有什么不可谦虚请教呢?

翻开《论语》另一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人不愠,不宜君子乎”,便引发我无数的遐想。这不正是孔子提倡的思想“仁”的两个方面之一的“恕”?孔子要推己及人,乐于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自己不想干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现今社会,“恕”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所需的方法,在几千多年的古人们,都知晓这个道理。可是,身为21世纪新新人类的我们,却忘了这个字,邻里之间,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吵得面红耳赤。孔子曾为了传颂这个思想学说周游列国。

想想,孔子这么做可以想象他该有多么宽广的胸襟啊。所以遇到的危难可想而知,可是为了人们能够和谐、社会能够繁荣,怀揣满腔抱负,为理想而生,死而后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教以我们温习的重要性,“吾日三省我身。”曾子告诉我们用反省提升自己的方法;“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体会到人不可以没有远大抱负,必须意志坚定……在《论语》中,许多的句子都包含哲理,都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可以终身奉行。

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我们对孔夫子更觉亲切,《论语》让我们读懂他的理想抱负,了解做人的规范,他借此发挥了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