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神州大地上,俯仰着这生存了五千多年的中国。坐在一块被磨砺了的石头上,感受着,它的曾经,它的辉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何不正见证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和铮铮的民族气节!面对即将的死亡,毫不畏惧,坦然的面对,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这首大家孰能贯耳的诗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临死不屈,高风亮节,顽强拼搏,誓死抵抗的,正气禀然的民族骨气。正如书中所说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啊!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是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也正是这些人付出了生命,献出了青春,作出了牺牲啊!
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想必大家也都熟悉吧。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这不也是振新中华需要的吗?是的,这正是所需要的!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中华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荡漾。
终于,黄土汉子们不再需要反抗,不再需要流淌徒劳的汗水。因为,中国已崛起,中国已辉煌。因为中国的骨气,中国的脊梁,中国已辉煌。
我想,黄土下曾抛头颅,撒热血过的紫色灵魂也能够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