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进来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利比亚的战况,战乱的阴影在和平的背景下如此突兀。我想,和平这个美好的梦想从来就没有被真正实现过。
利益永远是驱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之源。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人们都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幸福和美好生活而奋斗,或是沉迷于目前称心如意的生活而不愿自拔,所以别人的、或是子孙后代的利益始终被毫不客气地牺牲和践踏。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能够流传至今,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公平,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满足后,有谁会在意那几个人生死存亡?当牺牲成为必然,少数人的未来被公正而合理的送葬,矛盾便在人们之间悄然潜伏,争斗、流血事件从古至今没有停过一刻。但在形势一片明朗的大好情况下,人们默许了阳光下影子的黑暗。所有人都知道也承认完美和公平的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它犹如流星,瞬间的辉煌之后便灰飞烟灭,后果只能是彻底毁灭。
众所周知,所有的几何图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最坚固的稳定性,它不会轻易被外力破坏。但这条物理学规律却不适用于人们地日常交往。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本义是说明谦虚求学的态度,这里不妨断章取义稍作分析:三人行,就已经让单纯的友谊变成彬彬有礼的社交关系,简直就是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缩小版了。感情是联系人日常交往的纽带,那么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可以是多么复杂?这不单单是A喜欢B,B喜欢C,C喜欢A的问题。试想,如果三人中有两人关系非常好,第三个人必然遭到冷落,就算他自己不在意,日积月累被忽视的不满和怨气迟早也会爆发,这个时候他就面临两个选择,是用些手段将第二个人挤走,还是黯然退出这段关系网?当今社会纵横交错,庞大到令人咂舌的关系网就是在这简单的基础上无限延伸,让人无所适从却又甘之如饴。谁都知道卖别人一个简单的人情能换回多少物超所值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再看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极为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孩子就是应该为自己或是家族而活,生来就应该服从自己的期望,规矩地活着,连婚姻也不能自己做主。反观之现在的家庭,父母为子女的前途费尽心思,所求得无非是儿女将来大富大贵,自己将来颐养天年,然究竟有几个是真的不计较儿女的回报值还不得而知。人们终究都是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的,这没有错,也只有真正成长了,才会明白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不一定会幸福美满,古籍里大同社会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理想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在这个为别人做一点不昧良心的事都会被大肆宣扬、当众表彰的时代,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如同古老的方言一样沦丧,化为历史的尘埃。
每天生活在黑夜比白天更灯火辉煌的城市里,看着被光线调成五颜六色的浑浊天空,冷风在耳畔呼啸而过,静谧而空寂的风声里夹杂着几声隐忍的抽噎,随即被嘈杂的刹车声淹没。是谁在哭泣?然而我知道是谁在哭,我也知道我瘦弱的肩膀担不起她的重担,我眼睁睁看着她垂垂老去,青春不再,甚至美丽的面容被凌虐得体无完肤,我满怀沉痛,无力阻止,只能看着这宇宙中最美丽的事物一点点如镜花水月般破裂,破镜难原。我无数次想象在浩瀚而深邃的黑暗中,明亮璀璨的光芒冲破桎梏,将所有的黑暗席卷而去。在这温柔而明亮的光线里,她披着蔚蓝的轻纱,温润澄澈的目光犹如蓝汪汪的水晶,纤尘不染。她沉默寡言,却带着无限温柔的神情孕育着最初的生命。我将手掌紧贴这片土地,感到眼睛酸涩得流不出一滴眼泪。不久的将来,她就要被压上坚固厚实的水泥和柏油,如同被强制穿上钢铁战甲的奴隶,一生得不到自由。是将辉煌的现代文明付之一炬,还是让美丽多病的母亲重返青春?答案很清楚,前者是绝对不可能的,母亲自然要理所当然地包容孩子的任性,哪怕倾尽所有,献出自己的生命。
初中生物老师说过:“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在钱与权、名与利交织的最诱人蛛网中,我们无可避免地沉沦,无可避免地为生存而穷尽手段,为巨大的利益而放弃约定俗成的道德原则,我们平时看得到的种种善举无非不是在不损害自己根本利益下所为,远古的圣人已离我们太过遥远,当今社会的一切都被温情脉脉的面纱遮掩,就像家里的大人们成天给孩子讲英雄传说,却又无不担忧地警告孩子枪打出头鸟,千万不能和歹徒硬拼,关键时刻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世界上终究还是有能真正固守原则的人的,像郭明义,救助落水儿童的三个大学生等等,他们的传奇永远不会被抹杀,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地心里。失去了才值得珍惜,在世人皆醉的时候才会有那选择独自撑起那一方天空的捍卫者。对于当今社会的感慨,我稚嫩的笔尖不能道出万一。但我想说,即使环境不能改变,也会有清醒过来的人们坚定地守在最前线,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