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成归来,打开我梦寐以求的电脑听听音乐。这就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今天也不例外。
没有炫酷的摇滚,没有大家津津乐道的流行歌曲;没有悲伤的交响,也没有DJ的喧杂。在这种严格的筛选下,保留下来的,就只有用一个个音节组合而成的音乐——一种只有钢琴声起,现代人觉得单调的音乐。
我是不是应该远离这个烦躁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现在的80、90后都沉浸在流行的世界里,已经是“无可救药”了。深感“快餐时代”到来的人们不仅加快了步调,还有谁能够像我一样倾听一下天籁呢?知音难觅呵。
我不禁加大了声音,叮咚清泠的钢琴调子随着墙壁反射,伴着微风流出房间。我把音量调到方圆10M内都能听到的地步。我便伴着它远望下面的行人。
大家仍以飞奔似的速度在赶路,似乎我这曲子并没有是他们放慢一秒。我只好把音量关小,肚子倾听我认为是天籁的调子。
我换了一首曲子。那是《月光》吧?我对着屏幕说。它就显了一个名字来跟我说那是正确的。
之后,我就躺在座椅上,思绪随着音乐飘出这里……
那是贝多芬吧?他在一户人家前,听着里面断断续续的钢琴声。是的,里面弹的就是他所创作的曲子。
贝多芬走进了那户人家。不多时,就作了一首曲子——《月光》。留下了月光的同时,也留下了天籁之音。
自动换了一首曲子,那是《卡门》,思绪就会被拉回中世纪了。但我没有,我只想在这灰色的世界里感受一下,寻找一下光明。
伴着《夜曲》的出现,我渐渐觉得,现在的社会,想要寻找到一个真正有心和力去倾听一下天际之音的人是多么地难。我开始羡慕俞伯牙了,在《高山流水》中找到一个能够畅谈天籁的钟子期,我只是一个在角落里倾听音乐的人而已。我只能在这里倾听天籁之音,却没法让另外一个人做我的俞伯牙。留下的就只有叹息了。
音乐继续开着,在背后,就发了个短文:“倾听你的天籁。”也许,我会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