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矛盾生活1600字

2024-06-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70后”、“80后”、“90后”,接连着仓促上场,仿佛一场永远无法停止的舞会,匆匆而来,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亦没有华丽的谢幕。彼此不一的舞步,引来不满的目光和阵阵嘘声,一切似乎一直在矛盾中进行。

  但是,青春正如这样一个没有主角的剧本,需要矛盾催促它成长,要我们在矛盾中坚强的活下去!

  有这么一群“90后”过着“非主流”中的“非主流生活”。这便是我和我的朋友。

  一

  面对网络游戏席卷而来,我更愿意怀抱着文字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憩息。偶尔会在键盘上敲击自己的心情,但终究觉得笔尖与纸轻微的摩擦声更为亲切与真实。时而华丽飘渺,时而平淡朴素,就如我们的青春。

  刚进入高中,就被老师下了“考场写散文一定死”的圣旨。“为什么?对散文歧视啊。”这一句刚从嘴边冒出,便被老师用“就是这样,没办法”给顶了回来。没办法,如此简单。为了考试,仅此而已。面对可怜兮兮的作文分数,我在无数个黑夜辗转难眠,矛盾不已,最终在“玩火自焚”的自嘲中沉沉睡去,然后忘记。毕竟,我不是为了考试而挥洒文字。可这却又成为我的牵绊。

  我相信真正爱文字的人,不管那些专业的评价如何,至少那文字曾经深深打动过作者自己。那文字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是包含着感情与灵魂的。至于“无病呻吟”的评价,也许只是因为表达上的不足,使读者看不透文字背后隐藏的故事。偶尔会在非主流的图片上发现自己喜欢的只言片语,只是单纯的喜欢,或许“风花雪月”,或许“无病呻吟”,但隐隐觉得,那样的情景会在自己的未来上演,保存好它们,将来某一天自己会成为故事中的主角慢慢去体会。

  世界上的文字没有好与不好,这不是一个人的时代,谁也别想征服全世界。

  生活在文字里,为青春的心情找一个出口,让思绪痛痛快快的涌流,在文字的怀抱中长大,最终要把文字与生活区分开来,毕竟它终究是要高于生活。

  二

  我们是一群不想长大的小孩,永远保持着童真,爱情注定与我们无关。

  一群男孩女孩常常在一起结伴而行,嘻嘻哈哈,手舞足蹈,争吵斗气。在弥漫着阳光的小城里,洒下一路欢声笑语。看着成双成对的男生女生,我们只是吐吐舌头,肆无忌惮地继续着我们一群人的狂欢,而且并不是因为孤单。

  上了高中,因为分班,我们零星的撒落在天涯海角,可是感情依旧未减。或许因为距离产生美,这份友谊还愈加的醇厚。下课时,同学时常朝我喊道:“嘿,外面有人找你。”从她那调皮的眼神中,便可猜到是个男生。然后我们一起走过连接两栋教学楼的天桥,去找那些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并肩走过空荡荡的天桥,不知道会给旁观者带来多么美妙的遐想。

  我们也是群不擅长表达自己的少年,所以我们选择交换日记,在文字中交换悲伤和快乐,获得鼓励与安慰。在充斥着想念与回忆的篇章中,会有人插上一句“一直生活在回忆里的人不会有将来“;在流露出迷茫的语句旁,总会有许多出自不同人之手的“加油”;在弥漫着孤独与忧伤的心语之后,大家会写下“我们在一起,我们很好很强大”这样的口号……可每当拿着日记走出教室时,总会惹来许多意味不明的眼神。

  单薄的青春,抵挡不住流言蜚语,我们仍像忘事的小孩一般,在旁人意味深长的浅笑中,安然地享受着我们的快乐,彼此幸福的活着。

  三

  我们没有那种霸气的叛逆,因为我们不想任何人为我们的叛逆而担心受气。我们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家长们都说:“你们几个在一起玩,我们很放心。”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在这隐隐约约浮现的光环之下的无奈?我只能暗暗感伤:我们的叛逆,仅仅是骨子里的事。

  有时候,父母会抱怨我们,从没向他们诉说过我们的爱。我们也只是觉得,如果爱说得太多,反而就不那么真实了。而且随着爱的语言化,爱会变得越来越肤浅。而我们就像一个朋友说的那样:“虽然偶尔任性调皮,但我们会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写下一千一万个‘我爱你’。”

  有时候,为了父母让我们“好好读书”的意愿,许多我

  “70后”、“80后”、“90后”,接连着仓促上场,仿佛一场永远无法停止的舞会,匆匆而来,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亦没有华丽的谢幕。彼此不一的舞步,引来不满的目光和阵阵嘘声,一切似乎一直在矛盾中进行。

  但是,青春正如这样一个没有主角的剧本,需要矛盾催促它成长,要我们在矛盾中坚强的活下去!

  有这么一群“90后”过着“非主流”中的“非主流生活”。这便是我和我的朋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