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起来的试卷1400字

2025-01-0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来美国的中国人,强烈的不同感觉之一,是从送孩子去美国老师那里学琴开始的。通常那老师笑得灿烂如花,随着小孩手下的乐曲频频点头之后,时不时啧啧称赞:“Very good!”(很好啊!)“!”(真聪明!)小孩子上了一堂课下来,出门走路脊背都比以前挺直了一些,家长们也乐陶陶地一口应允孩子买上一打冰棍。可是不久人们就奔走相告:“不要听那些美国老师的赞扬,他们对音乐神童,和对阿狗阿猫说的竟然是一样的话!” 这“一样的话”,小孩子们在幼儿园画画儿的时候,编小故事、搭积木的时候,就已经听得不绝于耳了。回家来递给妈妈一张涂鸦作品,头昂得高高的:“老师说我以后可能会是个艺术家!” 小孩子们上学以后,家长关心的项目多了起来:“隔壁张家孩子某某某学习怎么样啊?”小孩儿们常说:“不知道。

要是碰巧那个某某某和自己的孩子在一个班上,家长就更关心了:“这次数学她考的什么分数?”小孩子如实禀告:“我怎么知道?老师发卷子的时候都是折起来的。”折起来的卷子,让坐在旁边的你把脖子伸得扭了筋,也瞥不见别人的分数。美国的学校,小学和初中,一般都不公开分数,只有到了高中,才把平均分数最好的人列出来,一般也只是笼统地列出,比如各科平均成绩(GPA)3。5到4。

0的,一列一大堆,第一名说不定就和第二百名在一起。而且高中一般非常大,又是选修制,那个 “光荣榜”旁边,通常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活动、俱乐部的告示,以及吸引更多人们目光的体育比赛名次。那个成绩光荣榜并没有给落榜的孩子或是家长带来太大的压力。孩子若是考得非常好,恰巧那天老师又说“这次只有两个学生考了95分以上”,他才会估计出自己是全班第几名。

而两个考得好的学生是谁,只有靠他们本人挺身而出了。 以前台湾有个教育考察团来美国访问,有一次考察团的成员问美国中学生:你们将来打算做什么?

有个女生马上说:“我要去当美容师。”还有个女生说:“中学毕了业,就去做售货员。”让台湾的教育家们大惊失色,简直不知如何回去写总结报告。他们只注意听这些“惨不忍闻”的志向,却忘了观看那些女学生述说志向时的那种自然神态——那是在折起来的卷子的保护下才可能存留下来的神态。

台湾教育家们私下甚至预言,美国再这么教育下去,就是白痴一片了。可是二十年一过,回过头来一算,还是美国的发明创造多。 人们都说,竞争可以让人发挥潜力。我的国内熟人有个女儿,上学以后,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全班、全年级的第几名。

后来的学号,就是根据每次的考试总评来排列,一个学期,她的学号要换好几次,上去了全家欢腾,下来了,哪怕就是下来了一位,都是全家的阴云。

就这么一会儿欢腾,一会儿阴云,全家人要陪着折腾十年,直到女儿终于进了大学。 常常有这种感觉:国内那些功课很好、前途似锦的中学生,大学生们,眼神里有遮不住的自信,以及多年备受夸奖以后形成的无意识的高视。而那些成绩不好、耳朵灌满了“没出息”的评论的年轻人,尽管长得高高大大,却给人一种猥琐的感觉,就是出去做事有了些进展,也会常常自嘲:“咱没什么出息,只能干这个。”再过十几年,要是碰巧家中独女又聪明又乖巧,他就会走到哪里都让周围的人忘不了这项重大成就。

竞争可以让人发挥潜力,但是,考试的优胜者毕竟有限,那些被打败了的,也不见得真的“没出息”,最多只能说“不太会读书”罢了。糟糕的不是证明了他不会读书,而是上学的这些年,把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自信心和自尊心给打没了,把他日后可能发挥的潜力给埋葬了。 考试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中流水平的毕竟是日后的泱泱国民。要是我们的教育忙了半天,往人们脑子里硬塞了些东西,造就了少数的尖子,然后把大部分人的想像力、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打垮了,难道不是一种惨重的失败?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