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好事?坏事?7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06年4月22日,“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资助了一百七十多个贫困儿童入学的深圳义工2478号丛飞因病去逝。

  令人痛心的事实,引起各大媒体、记者、作家的关注。在人们感叹这位爱心大使的伟大和对他的死深感惋惜之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丛飞的资助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

  2005年2月,丛飞准备前往贵州送钱时,视为生命的喉咙却沙哑得说不出话来,无奈只有到医院就诊。但随着而来的却是那如催债般的电话:

  “你说好2月来给孩子们送学费的,怎么还不来啊?”

  “还不把钱送来,我们的书还读不读啊?”

  “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才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更有甚者,居然走上门来,借探望的旗号来寻求“经济上的资助”:

  “你能救不救,算什么爱心大使啊?”

  有几次,丛飞耐心地给上门者讲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没想到对方冷不丁地说一句:“我们是来要钱的,不是来上课听讲的。”

  ……

  “来要钱的”多么可悲而又可恶的字眼啊!请问这些人到底是乞丐还是贫困儿童?到底有没有学过“自尊”“自强”等词语?带到底有没有良知?到底用脑想过这种做法对于一个资助者的伤害?

  是什么让这些人对别人的援助显得麻木?是什么让这些人理所应当地接受别人的资助并理所应当地索要?是什么让这些人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不想自立?是现代教育中缺乏传统道德教育!!!

  也许,在资助他们之前应该让他们先学会做人,学会道德修养,学会感恩,学会自强,学会自立……

  但是,由什么或谁来教会他们呢?这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