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话里,彼得·潘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他可以永远保持心灵和肉体的青春,在他的脑袋里永远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想法.我想他是值得羡慕的,不是吗?可以不用面对那么多现实,不用思考老师提出的刁钻的问题,不用去琢磨那意味深长的“话外音“,至少,他可以选择逃避.
彼得·潘的确在逃避,当他发现自己还保持青春,而昔日好友温迪和她的两位弟弟都悄悄长大时,他哭了.他对温迪激动地大吼:“你骗我!“温迪显得比较无奈:“不不,我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镜头.无疑,彼得·潘他是悲愤的,为什么他们不能陪自己永远做小孩呢?大人很好玩吗?抑或,他们很好奇?彼得·潘并不好奇,他接触了那么多大人,他们都那么不可爱,满脑子想的都是现实.他是那么喜欢孩子,甚至渴望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他的陪伴下成为了大人,彼得·潘一边悲愤又一边迎接新的孩子.他有心计,但可以说成男孩子特有的小调皮.他很悲伤,甚至我说的悲愤,为什么他们要长大呢?为什么不陪我了呢?他很冷酷,当温迪一直拼命给他解释时,他却机敏地带走了温迪的女儿--一个新的替代者.他很勇敢,拼命保护其他的孩子.
彼得·潘是很可怜的.也许不象作者所说的,他偶尔也会想长大呢?可是他不能啊,因为他是彼得·潘啊,彼得·潘是不可以长大的.他就象那个小木偶,因为只刻了微笑的表情,所以只会微笑,哪怕悲伤到极限.当我合上这本书,我的心里五味掺杂.
我知道我不再是孩子了:进超市时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大呼小叫,在大人的饭局上自己只是陪衬时再也不会一直将笑话让自己成为主要角色,做完一件事情再也不会屁颠屁颠跑到爸爸面前邀功请赏……我很后悔,原来曾经的自己还有这么多美好的特质啊!或者说,与这世界不相符的菱角,而彼时的自己早已被现代化填鸭式教育磨成了圆.我想我是略带愤世嫉俗的,我有那么多不满,却只能憋在心里表面依然微笑,标准的微笑.就象一场赌局,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心里早已经风起云涌.我与世俗赌,我骄傲地以为自己十拿九稳地赢,可是对手的兄弟却直白地告诉我,你早已经输了,且输得狼狈,甚至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