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和课堂教学目标总是围绕着知识传授和部分技能技巧的掌握上,在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下,片面追求短期应试效应,偏离了国家教育的方针。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重点在于改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改善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重视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注重追求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求。改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心准备,做到课堂有序
准备,不等同于写好教案。首先应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适合于实际情况的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第二,搜集、选择好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除课本内容外,确定还有哪些教学用具、资料,实例、应用、故事等能为实现本节教学目标服务,还要用到哪些相关知识。第三,选择教学、学习方式方法。计划用什么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哪些内容由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提出哪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预计在学生讨论发言中,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和规范。最后,书写教案。教案要层次清晰、实用,不搞形式主义。它主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反映在各部分具体实施中,教师头脑中未能明确记忆的东西,从而起到纲要、提示的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罗列,也不是详细的课堂实录。有时教案写的复杂、细致,反倒使课堂呆板、低效。只有周密计划、胸怀全局、精心组织,才能使课堂紧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创设环境,使学生充分展示和发挥
教育绝不是培养划一人才和服从者,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学习环境的创设,不是设下种种圈套让学生去钻,从而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利用教学计划和资源,给学生学习创造宽松、和谐、公平、民主的气氛,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给每个学生制造语言(回答、提问、表述、阅读)、行为(合作、讨论、探究、实践)、思考(分析、抽象、归纳、总结)的机会、条件和时间。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学生演示、演讲、讲解、回答、互答、全体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尽可能的得到发挥和展示。
三、利用教学资源,引导自主学习,注重能力提高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化到学会学习,是一个重大的飞跃。在很长时期,我们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也就是学会了很多知识,会参加卷面考试,但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敢探究,缺乏创新精神、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因此,课程改革要重点突出“过程、方法”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对今后的教学、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每个学生都有承担责任、任务、研究探索的需求,学生自主探究成功的喜悦,必将使其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倍增。所以,根据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力争让学生去处理。能够让学生自学的就让他们自学;需要用生活经验去探究和实践的,可提前准备材料,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和规范,使学生经历学习、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同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四、做好评价,激活学习气氛
评价,除了甄别作用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发挥其具有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任何人都有希望别人认可的需要,评价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气氛,关系着学生自主参与行为的调动。我们应该运用“成功教育”思想,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注意发现学生各个方面(行为、态度、积极性、学习收获等)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成绩,及时实施激励性多元、多样化的评价。
课堂内一般以口头语言评价方式为主,也可辅助将评价按等级,用符号简单记录,应有自评和互评(同学评、教师评)穿插、结合,充分肯定学生成功之处,同时在不伤害自信心的前提下,分析其欠缺,这样才能趋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获得进步。根据实际,在教师及时调控的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探索解决问题,讲出自己的收获、体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观点。虽然已有教案设计,但教案只是一种设想和预测,我们不能只束缚于教材、教案之中,一味追求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的知识量的大小,从而限制了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开发。如果计划的任务没完成,但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的讨论等,对其思维发展和成长有足够的价值,都应鼓励其进行下去。这样,达到生成性目标是完全值得的,如此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摆脱学生旧的接受式学习模式,才能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效学习,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才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有志、有识、有情感、有思想、乐进取、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宁夏灵武市梧桐树学校初二:刘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