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初秋,巴金安静地走了,他翻过了整整一个时代,竖起了一面永远的旗帜。在它的飘扬下,文学的坚持成为责任和良知的标志。他留下拷问心灵的文字,激起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理想的愿望,他竭尽全力坚持到底的努力,活出的是一个生命的完整和理想的辛苦坚韧。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走过了101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但他又始终有着青春般的激情和赤子之心。
几十年来,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他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他用翻译拥抱整个世界,他用出版举荐文坛新人,他用行动推进文化事业。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他用真话敲打麻木不仁。如今,他却走了,文学上的空白该由谁来填补?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在浩瀚的文字中让人感悟生命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心灵;但他直到晚年,仍在无情地解剖、拷问、审视自我……
沧桑与青春,伟大与谦逊,厚重与清澈,宽容与严苛,诸种因素和谐地统一于巴金身上,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作出丰富的注解。
而今天,世纪老人巴金,永远地睡着了。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的心愿,也是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