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的最近总调子大恶- -纯洁了一下自己开始转移写哥特式文字..最后看一遍自己都想笑怎么开始像柯南道尔那样一本正经了.....总之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还希望大家支持- - -遗世游·敬上
《圣经》中曾说过,恶魔和人类都是带有原罪的生灵,恶魔由智天使放弃天堂,深深堕落,经受炼狱之火后,成为与腐臭为伴的罪恶之子;而人类偷食禁果便懂得善恶,带着罪孽,受到上帝的诅咒,即男人要有持家的责任,女人要有分娩的痛苦,从出生时就为赎罪而生,代代相承。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人类和恶魔属于一类。
人类对于丑恶的认识,代表性的事物就是恶魔,从最开始《希腊神话》及其它史诗中恶魔多以智天使堕落以后的形象出现,面目多为狰狞可怖,并常常以与人类签订契约使之出卖灵魂的交易者形象出现,到了二十世纪末,各种文学名著对于恶魔的阐述不同,从而恶魔的形象也多了起来。《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就是典型的前一类恶魔代表,但又并非如同中世纪对恶魔的描写那样单一的暴力,他狡诈而灵活,机智又贪婪,对当时社会中的各种不良风气以及人类自身的弊端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尽管一直以轻佻浮夸的嘴脸现身,对人类比人类对自身更为了解。歌德并非单一的把梅菲斯特作为反面配角,而是很巧妙的利用了这个人物,使得文章在主题上更为升华。正是由于梅菲斯特帮助浮士德走向堕落,阻碍他向善的方向发展,才使得浮士德不懈努力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形象代表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恶对于社会发展的力量,正是由于恶的存在,才使得人类能跋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从而对恶有了一个另一面解释。
恶魔在另一方面是人类的心理暗面扩大到极限放大出的极端状态的附着品。恶魔所带表的七种主要意义:骄傲、嫉妒、懒惰、愤怒、暴食、欲情、强欲不仅代表着人类身上的缺点,而是人类各种独有特征放大到极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度自信导致的骄傲,不正当的上进心引发的嫉妒,无节制的娱乐带来的懒惰,集中力过强间接引来愤怒,成长的力量过于集中诱发暴食,爱恋的不择手段带来欲情,不现实不正当的希望使之为强欲。放大劣根性后的人类就是恶魔,从而也使恶这一题材更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由此也使得对于恶魔的思考并非如中世纪那样单一,对于恶的理解也逐步加深,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不懈的探索。
黑发红瞳的恶魔在人类的文学创作中出现的很早,也是由于人类对于恶魔很早的认识,从而有过心理畏惧。毫无疑问,人类畏惧这个拥有邪恶手段的形象,同时又厌恶它,却又承认他,从而折射出人类对自己缺点的否定和不完全否定的弊性,一方面痛斥恶魔,用十字架,阳光,美德(特别是在北欧神话中)驱逐他们,同时又赋予他们智天使堕落后的这一高尚又充满矛盾的形象。中世纪后对于恶魔这一概念的理解由浅及深,从而形象也并非如圣经中的十字军那么单一残暴,这也有一部分关系是因为社会性质从之前的奴隶社会所形成的上VS下的等级关系转变为封建阶级复杂的社会关系,恶魔也就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人类对善恶的思考不断加深,对于人性的理解也渐渐完整,但随之人类的思想将会越来越复杂,从许多先人留下的巨作中就能看出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索所留下的脚步。关于善恶的谜题仍等待人们发掘答案,关于善恶的界限也仍旧模糊不清。但是,有了善才有了恶,有了恶才有了善,只有善的世界只是乌托邦的幻想,善恶相融合,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类,善制约恶,恶升华善,一个能以善控制自己恶的私欲的人,才能算作伟人,如果生来就只有善,那么就不能算做一个人。只有那些克服了自身无数恶的本质的人,才能千锤百炼,矢志不改,所有的伟人都如此成就。恶靠着善,善依赖恶,然后互相平衡,互相制约,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恶魔的题材在文学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这一形象也从最开始的丑恶狰狞的嘴脸一部分进化成了英俊潇洒美型(- -b)的双面人物,从原本只有丁零作响的骨架的鬼怪(比如《浮士德》中的梅菲斯托)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双重人格人物。社会的构成随着人类思维的逐渐成熟复杂,各路抓住了社会当前实质作家也从各种题材来反映,使得各个不同形象代表的意义也逐渐复杂,对于善恶之间的关系、认识也逐渐复杂深刻,恶推动社会,善制约恶,然后我们的各个文人们,也站在各自立场上,各说各话,从而有了这么多行色不同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