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其实很快乐10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独处斗室,静心提气,安然品茗,茶香清冽。侧身倾耳,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聆听灵魂的呓语。才发觉,聆听,其实很快乐。

——题记

当岁月刚刚扯开我的生活,喜欢躲在妈妈的怀抱,小小的人儿,听着妈妈的摇篮曲,一点一点安静进入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当年华流过,在每个时光的间隙中享受听雨的惬意。或是“小楼昨夜听春雨”的干净,或是“润物细无声”的柔美,或是“雨后全无叶底花”的潇洒,都是一种纤尘不染的天籁之音。

而如今的我,喜欢在每个繁华消退的深夜听淡雅的钢琴曲,听那些珠玑般碎开的音符,在空气中弥漫开幸福抑或忧伤的情愫,感悟这份恬淡的心境。

在这道锦绣的成长轨迹上,我一边聆听,一边试图去与那些声音背后的灵魂对话。就这样,快乐地听着一点一滴琐碎却美好的故事,我渐渐长大。

而在那曾经叛逆的岁月,我也会常常把个性与不羁寄于聆听之上,并不懂得其实聆听也是种快乐的享受。刚刚进入初中的那个寒假,年末时执意要到外面散心。外面刺骨的风瑟瑟作响,妈妈让我戴上手套出去。因为逆反,自然是自以为潇洒地走了出去,把手套丢在了地上。而回来的时候,十个手指已经是通红而麻木,连碰到温水都会刺痛敏感的神经。妈妈看着不无心疼,嗔怪:“怎么说你也不听!有时听听我的意见不好吗?”

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自此以后,我变得很乖——不是顺从,而是学会了去聆听那些话语背后亲人朋友的关爱。那种爱是以一种不经意的姿态进入内心的,用它的平凡传递着温暖。聆听这些看似平淡的话,我能感受到一种温暖在心底化开。

而聆听书卷中镌刻的声音,那是伟人在定格历史时的轻语,让我感受到了灵魂的高度。在夕阳欲颓时分,听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轻叹,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吟咏抑郁,听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迈雄浑……我聆听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在浮华间尘埃落定的声响,如一首婉转的乡曲,催落心底的泪。

聆听,在每个安静的时分,听那些精神的瑰丽花朵在心中悄然绽放的声音。霎时,像是爱尔兰风笛的悠扬清透,弥漫在灵魂的天空。

聆听,其实很快乐。

权威解读 这篇中考佳作富含文化底蕴。这主要体现在文章中大量而贴切地引用古典诗词。聆听惬意的雨声,针对不同的意境,也便有了“小楼昨夜听春雨”、“润物细无声”、“雨后全无叶底花”……聆听书卷中镌刻的声音,也就有了李清照、李煜、苏轼等人的名句。另外,文章的遣词造句清新自然,极富神韵。用“扯”来形容儿时的成长,用“流过”来形容年华的逝去,钢琴素雅的声音,被考生比拟为“珠玑般碎开”……正是这些充满灵性的语言,赋予了文章灵动的诗意。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