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当中有句谚语叫:“对面的草地更绿。”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得不到的东西,或来之不易的东西,加倍珍惜,而对轻而易举得到之物或不屑一顾,或恣意挥霍。
古人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见粮食来之不易。因此穷人家的孩子更懂得珍惜粮食。正因为缺乏读书的机会,才有“囊萤映雪”那份对读书的执著。当战火纷飞时,一封信更是万金难买。其实上述之物,无一不是平凡之物,但皆因其不可易得,使人心系之,情动之,将其视为心中之宝。
然而人的视角可在转瞬间改变。对于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再重视。因其神秘面纱已被摘下,其光环暗淡消散。《诗经·氓》中那个憨态可掬的小伙子费尽心思追求貌美女子,然而“言既遂已,至于暴矣”,得到了女子后,便又变得凶残,将其抛弃。鲜为人知的还有郭沫若的一段海外恋情。当年郭沫若到日本求学,际遇不佳,生活困苦,精神颓废,身心健康严重不良。命运之神就在这时眷顾了他,让他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护士。她关心他、照顾他。他在写给她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将她视为天使,视为希望之光。他们结合并一起生活了二十年,拥有五子。但战争将他们分离十一年之久。当她再度找到他时,他已与别人成婚,再没有当年视她为天使那般的真情。
说到底,人心都是不知满足的。这是人之天性,无可非议。两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剽掠各诸侯国及人民财产怎又不是“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当那些金碧辉煌之物不属于我们时,我们心中的渴求便油然而生。总说人为希望而活,那些得不到的,往往就是我们的希望,或是目的。因此我们在看待这些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到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更是将我们自己的对价值的期求和美好的想望赋于其上。“得不到”让我们拥有更大的想像空间,使纷繁的色彩及更多的附加的因素充盈着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知。
虽说人性本如此,我们也不应任其蔓延。人不仅是情绪的人,更是理性的人。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就要从事物的全方面渗透其本质,既不用自我添加的优点将得不到的事物嵌入自我设定的模型中,也不低估或轻视自己已得的或轻易所得之物。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得失变幻莫测的社会中或喜或忧,才能淡定审视这个社会以及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