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阳光8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看看那一篇篇应试作文,要么一笔的繁华构造极致的凄美,要么以笔底的空洞构造表面的大气。论铺设文字能力,真是一篇高过一篇,但却是一篇比一篇虚,一比一篇比一篇让人疲劳。

阳刚作文应是抒发内心性灵的文章,而非是一位位人物的颂功录。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显得富有历史底蕴看,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显得具有独特才气,一位位考生,把李白、杜甫、屈原、陶渊明搬上了试卷,拉进了文章。在这样的文章里,李白又被迫喝酒,被迫“仰天大笑出门去”;屈原又被迫再次投江,还不忘吟诵“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两三名句;而陶渊明更惨,一次一次南山采菊,就算他小院中载满菊花,也应该采完了吧。还有爱迪生先生、张海迪女士等等。这些人物,十年前的考生在用,到现在,他们仍在文章中流行。我不知道这些人物是应该为自己在作文中出现的高频率而高兴,还是为现代考生而悲哀。他们是经典人物中的经典,但至少应该让他们在文章中歇歇吧,难道五千年的历史中,考生仅知道这几个。抑或别再让他们再做同一件事,难道每位经典人物的一生,仅能由那几个常见的片段来概括。

如果仅仅为了高分而生搬硬套,如果仅仅为了表现的文化底蕴而胡乱地古为今用,就算文章有再壮大的气势,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文字。只有抒发内心,不断创新,写出的文章才会令人耳目一新。

有些人总走极端,其文章虽未有千篇一律之风,但总伴随着非主流的伤感与颓废,他们让自己的文字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苦。试问十七八岁的花蕾正是享受阳光的季节,哪有那么多寂寞可言。曾经看过一些文字“在阴沉的天空下,我写下一串串忧郁,这漫天飘飞的眼泪”,那时的我感觉此人文笔如此唯美,而今回首,不由嘲笑自己是何等的幼稚。这些伤感文字的背后是无事呻吟,伤春悲秋的作者。还有什么“那颗已惨悴的心,强忍着坚强”,这些文字真的是作者的体悟?恐怕多半是为了追求个性与独特而随意铺设的辞藻。有些文学之所以看起来做作。在我看来,在于作者硬写些不属于自己的内容,纵是这些内容有多么美丽的外表,没有了生活经历的依托,也只是个花架子。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