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心态1400字

2025-01-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

  一把伞,一件毛衣,一双雨鞋,加上一碗浓浓的姜汤,一个春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里的春天,总有连绵不绝的雨,阴冷阴冷的,带着冬日不散的寒气,一下就是一个春天,年复一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雨就这样细细密密,缠缠绵绵地飞舞在二十四桥的明月间。

  心里总是不大喜欢这样的雨,总是觉得这雨中透出丝丝的哀怨,缠得人心中也有着丝丝的忧伤,于是,总是盼望着这春天快快的过去,甚至可以连烂漫齐放的百花也一并省略了,只希望能早日收起那把雨伞,不在天天喝那微苦的姜汤。

  可是,春天依旧还在,雨依旧是下着。

  今夜,坐在窗下,听着窗外细细碎碎的雨声,偶然间看到了书中滑落的这句诗,不禁笑了,正是这首简单的小诗,构成了儿时的我们对于唐诗最初的记忆,“夜来风雨声”,心中便暗暗想起那个远去的朝代,那些风华绝代的身影。

  喜欢唐朝,不单是喜欢盛世的唐,而是连带着“安史之乱”后的唐,甚至是风花雪月的南唐一起喜欢,那是个过于遥远的年代,以致我们都无法看清他的面容,只能从大明宫的牡丹间,华清池的明月下,景德镇的青花瓷中窥探他的身影,只能从一首首绝代的吟哦中品味他的韵致,于是我们呼他为“唐风”,风情,风韵,风雅,风骨,风度,风华绝代。

  喜欢唐,是追慕他的一种气息,疏朗而明亮,柔美而刚节,恰似在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流溢着芬芳,有着说不出的妙处。

  喜欢唐,是喜欢他听雨的样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有唐人的雨才会这么的单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唐人的雨才会这么脱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只有唐朝的雨才会那么多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只有唐人的雨才会那么温暖……

  雨,本该是平平淡淡地下了千年,却因遇上了唐,而开始变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优美的情愫,而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和风度,开始成为古典文化中永恒的背景。

  于是,在唐朝的春雨中,有了僧智南杖过桥东的悠闲,有了张志和斜风细雨的恬淡,有了韩昌黎遥看草色的情趣,有了杜工部清明问酒的感怀……

  于是,在唐朝的春雨中,我们看到了水村山郭边迎风招展的酒旗,看到满池莲花间缓缓前行的渔舟,看到满园春色间微微润湿的杏花,看到烟雨蒙蒙中连绵起伏的南朝佛寺……

  这是一个诗的王朝,一个雨的天国。

  雨,一直在下,可与之相比,宋代的雨,便少了一份恬淡与大气,多了一些婉约与精致,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在北宋的凄风苦雨,南宋的疾风骤雨间,迷失的,是那些超然脱俗的绝代风姿,是那些疏朗而豪迈的笑声,那些笔走龙蛇的文气。

  我们开始明白,雨,还是那雨,只因有了不一样的情怀,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气质,雨,便有了不一样的灵魂。

  那些令人向往的雨,不过是因为被赋予了诗意和灵魂,我们真正向往的,是隐藏在雨后的那些模糊的身影,是那些身影留给我们的气度。

  夜来风雨声,听雨,窥窗,望见的,是两个王朝的背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其实,若能从绵绵不绝的雨中望出春的美好,从春的美好中望出夏的热烈,秋的丰收,冬的安恬,再从冬的安恬中望见春和春雨的希望,然后,从四季更迭,万物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望见生命的变化,感悟出人生的真谛,这雨,便不再是单纯的雨。

  夜来风雨声,换一种心态,也许我们从中,能读出很多,很多。

  一把伞,一件毛衣,一双雨鞋,加上一碗浓浓的姜汤,在绵绵的细雨中,何妨扬眉淡笑,换一种心态,再去细细品读一下雨的灵魂。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