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文人,联想到的必定是手无缚鸡之力,埋首故纸堆又满身酸腐气的形象。但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人既有纵情于山水间的高雅,而这山水,用来形容他们,却也是再恰当不过。 山水之于文人,当是故交,是于无限失意中偶得的一件珍物,又是心境澄然里的相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人感慨人生如水上浮萍,倏忽即逝。
千万年前,长须老者在河边无限慨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于半梦半醒之间斟酒对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煜的愁如一江春水,落花漂逝,天上人间。白居易乐见江花日出红似火,春江水绿如蓝。许是由于古时迁离,多乘水路,一弯碧水,不见尽头,多能引起文人遐思罢。
文人爱极山水,却也像极山水。徜徉肆意其中的李白,正如不羁水,自由地奔至明日花间;李商隐却如一处幽潭,水面粼粼,神秘而忧伤,水仙已乘鲤鱼去,惟有一夜芙蕖,红泪多;谭嗣同便是那西南一隅里巍峨自立的昆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杜甫登泰山,会当凌绝顶后,一览众山无遗;文天祥哀叹山河破碎,身世浮沉,“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岳飞视三十功名为尘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收复失地,喜极吟道:“驾长车,踏破荷兰山缺”,一并发出要重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言壮语。这每一座山的灵秀又或每一掬水的灵动,仿若等在那里千百年,直到在某天与和自己相似的文人在精魄上无意有了共鸣。 如山亦如水的人中,我以为陆游与诸葛亮最为推崇。陆游收复山河的壮志,金戈铁马、驰骋沙场、气吞万里的人却也会在沈园里发起了愣。桃花闲落碧池中,红酥手为自己斟上的黄滕酒,宫墙碧柳,春色空蒙。这个会在梦里梦见一片铁马冰河的人,幽幽叹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颇有些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一切皆是错的如水愁苦。 诸葛亮是最像长白山顶的镜泊湖的,悠然平静的表面如明镜,却不知湖底的火山岩浆一旦喷发便势如破竹。既有山的坚贞不移,两朝开济老臣心;又有水的沉静,即便泰山崩于面前,面色依然不改,轻摇羽扇便可运筹于千里之外,心思缜密如发,却也会在出师表前涕零不知所言。他是智慧的化身,也如王母不慎落下的明镜——镜泊湖一般,皑皑白雪之上,全无傲气;水自清明,没有半点风波,却看不见底。 文人纵情山水之中,千古名篇将毓秀山水永载纸间。殊不知,他们也正如一笔笔峭直的峰,一抹抹清色的水,装点出一幅瑰丽的万古长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