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践的物质力量9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鲁迅重视主观的能动作用,是从对于客观世界的清醒认识出发的,如果客观世界没有泥土,自然践踏不出开辟不出“路”来。但仅仅有客观物质条件存在,有人的能动作用,还是不够的,这其间还必须要有贯彻实践的物质力量。因此,鲁迅主张在抗拒改革,奋斗时,要“设法增长国民的实力”,认为“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他反对阿式的“白盔白甲”式的幻想,主张“深沉的韧性战斗”,正是说明他的现实主义是与唯物论的战斗结合为一的。

在鲁迅的早年创作中,对于典型性格与典型环的关系的处理,常常暗示出一个真理,即人的本性是受一定的活环境的规定的。如果他把阿的性格和封建社会的剥削、迫、势利与愚昧切离开来,把阿描写成为一个简单可笑的傻,《阿正传》是决不能成为一篇划时代的杰作的。一个有正感的读者对于阿不知不觉流露真纯的同情,那决不是因为所爱于他的性格,而是由于憎恨那摧残阿的黑暗世态,很自会替阿分受人间的痛苦。从《祝福》那篇小说中,人们会读出,宗法社会的礼教是怎样残酷地吞噬一个可怜的妇女,残害她的脆弱灵魂。从《孤独者》那篇小说中,读者会看得出,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如何在世态炎凉的狠劣社会环境中,改变本来面,“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一切”,开始在“失败”中来捞取“胜利”,终于在“胜利”中忘记“失败”。

鲁迅写人物时,他的笔总是象山鹰的巨爪,紧紧抓住在一定生活环境中铸成的某种性格之特点,因此写孔乙己,决不同于阿(虽然孔乙己也带有阿性),写魏连戈,决不同于涓生,写爱姑,决不同于祥林嫂,写高老夫子,决不同于四铭。环境与性格的多样性与可变性,在他的小说中,是用着最生动最锋锐的笔触雕刻出来的,即使在他的粗线条的速写中也是如此。从他的对于环境与性格的关系的处理中,人们会看得出他是运用高度的写实主义手法的,而这种手法的背后,分明隐藏了他的直感性的唯物论世界观进化论与直感性的唯物论,在鲁迅运用起来,有着一定限度进步意义;在反封建传统的斗争中,是可以发挥武器的作用。

然而,当革命战斗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当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危机迫使革命者不得不全面来重新估定一切、检讨一切时候,进化论与直感性的唯物论显然就会暴露它们的弱点。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