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寻900字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其实,现在的电视节目中不乏藏族民歌的参与,那歌声之所以被视为天籁,在我看来,大多是由于它带给了我们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这些被汽车尾气熏惯了的人嗅到了纯净的空气,触到了冷到彻骨的水和丛丛牧草的感觉。  
  我想,或许所有的民歌在这一方面都是共同的吧——都能让我们暂时地返璞归真。  
  然而正当我沉浸遐想之中时,却在各种媒体甚至于课堂听到了有关民族文化传承危机的问题,这让刚从荧屏中的民族装束上收回目光的我不由略略吃了一惊。  
  后来才发现事实的确不容乐观——在现代文明不可阻挡的浪潮冲击下,不少民俗民艺正悄然离我们远去。才知道舞台上的表演原来也是拯救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嗟叹之余,我不禁想:究竟是什么让那些美丽的声音逐步离我们远去?是什么让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习性渐渐消逝?若说罪魁祸首是现代文明的侵略,那么这究竟又是一场怎样的偷袭?  
  我注意到,各种报道中——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偏远的山区里,老人们在给淘气的孩子传授技艺,而但凡能接触到现代文明的年青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被都市人快节奏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所吸引,积极投身其中,主动效仿。传统文化对于他们,也许只是平凡、单调的一份生活。至于长期生长在城市中的人们,传统民俗慢慢淡化为书本上抽象的符号。  
  看来,现代文明并没有直接冲击我们的民俗民艺,但它却更深层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山歌、戏曲、剪纸……诸如此类,无不来源于人们最平凡的生活:山歌只有与那画一般的图景一起才能显出它的韵味,剪纸只有贴在纸糊的窗子上才能叫做窗花,一切民俗民艺只有植根于养育它的环境才能生长、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如今,我们开着现代文明的机车轧过民俗的土壤,连根铲起民艺的植株。“隆隆”声过后,只留下一片荒芜。我们又如何去拯救它?何来“拯救”二字?失去了根系的生命能有多长?我们现在的行为只是在抓一个缥缈的幻象,在为自己制造的“文明的代价”做无畏的补偿。  
  不如让那些民俗民艺随时间走吧——一个民族只要承认自己的存在就不会失去它的气质;不如让旧的习俗与时间一同成长吧——或许只有它自己找到了适应现在的形式,才可以在这个时代拥有一份自己的和谐。  
                        2007年4月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