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有人说,岳飞的词写得好,却终以沙场迎敌赢得生前身后名;而辛弃疾一生追求精忠报国,却终是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好功夫,只能用词来抒写自己心中的无奈。
造化弄人。
他本认定大丈夫要肩扛江山,背负天下大义,好男儿自当横刀立马,突入敌营横扫一番,即便战死也不枉此生。然而这只能是他的一场梦,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梦回吹角连营”可人生终究无法醉生梦死,苍苍白发亦如此明晰,一生功业皆如“郁孤台下清江水”匆匆流去,挥手只能空留遗恨。
他最喜欢孙权,欣赏孙权那份不屈和功绩。他在词中一唱再唱;”千古江上,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纵然自己对沙场迎敌的机遇如此渴望,也最后不免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这是历史,是命运给他开的一个玩笑:给了他一腔忧愤和满腔抱负,却不能给他开一扇通往此愿的门,甚至是一扇窗。他苦苦追求,却根本没有机会去敲上一敲。
然而,即便在政治场上如此失意,在那个许多宋人只会征歌逐舞,流连声色的社会,他宁愿闲居也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他吟唱着:“众里寻他千百处,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不单单是追求一个自甘寂寞的美人,也是对自己最后的一点本性的追求与固守。在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让尘世的喧嚣迷乱了自己的本性。辛弃疾做到了,固然不能追求到那激昂的金戈铁马的理想,但又尽自己的可能守住了自己心灵的一片纯净。
他也曾在乡间闲居,暂别了国仇家恨,心灵轻松了不少。笔下也出现了一幅幅极富淳朴生动气息的乡间田园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透露出浑然天成的可爱,还有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全都摆在了我们面前。
只是不知他是否真的让这种自然平淡的生活填平了曾经的那份遗憾?
有心报国,无力回天。可怜稼轩,一心思报国却处处遭受打击,然而即使在感慨他的孤独和悲哀,体会他的疼哭和眼泪,我仍能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自甘沉默的伟大心灵。这种永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奏响了我心底的最响音。
邓晓榕
二零一一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