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书的亲情1000字

2024-06-0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大约在三十年前,一个上海女孩儿成了云南插队知青。她可算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了,才十四五岁。她是个秀丽的上海女孩儿,曾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邀去试过镜头。女孩儿的父母作为大学里的领导,“文革”中在劫难逃,自然是被首批打入另册的了。女孩儿的家自然也是被抄过的了。在“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家一旦被抄,那么再也找不到一本书了。

女孩儿特伤心,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

然而这女孩儿天生是乐观的,因为她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书中某些优秀人物那时就安慰她,开导她,告诉她人逢乱世,襟怀开阔乐观是多么重要。

艰苦劳动女孩儿只当是体魄锤炼,村荒地远女孩儿只当是人生的考验。女孩儿用歌声和笑容,以青春的本能向那个时代强调和证明着她的乐观。

但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女孩儿,到哪儿都发现不了一本书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啊!

有次女孩儿被指派去开什么会,傍晚在一家小饭馆讨水喝,非常偶然地,她一眼看到一本书,那本书在一张竹榻下面。人不爬到竹榻下面去,是拿不到那本书的。女孩儿的眼睛一旦发现了那本书,目光就再也不能离开它了。

女孩儿的心激动得怦怦跳,女孩儿的眼睛都发亮了!

女孩儿声音颤抖地问:“那……是谁的书?……喏,竹榻下面那本书……”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的男人们放下了碗,男人们擎着酒杯的手僵住了,热闹的划拳行令之声停止了……

小饭馆里那时一片肃静,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女孩儿身上——人们似乎已经好几个世纪没听到过“书”这个字了,似乎早已忘了书是什么……“书……竹榻下那一本书……谁的?……”

一个男人终于回答她:“别管谁的,你若爬到竹榻下拿到手,就归你了!”

女孩儿喜上眉梢,乐了。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于是,十四五岁的,秀丽的,已是云南插队知青的这一个女孩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往土地上一趴,就朝竹榻下面那一本书爬去——云南的竹榻才离地面多高哇,女孩儿根本不顾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了,全身匍匐着朝那本书爬去……

当女孩儿拿着那本书从竹榻下爬出来,站起来,不仅衣服裤子弄脏了,连脸儿也弄脏了,头发上满是灰……

但是女孩儿的眼睛是亮晶晶的了,因为她已经将那本书拿在自己手里了啊!

“你们男人可要说话算话!现在,这本书属于我了……”

小饭馆里又是一阵肃静。

女孩儿疑惑了,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唯恐被人夺去似的……

大男人们脸上的表情,那一时刻,也变得肃然了……

那一本书是《青年近卫军》。

如今,当年的女孩儿已经当妈妈了,她的女儿比当年的她还大两岁呢!

她叫林哲,是“文革”结束后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

人之爱书,也是足以爱得可爱的啊……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