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幸福之境1300字

2024-06-2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托尔斯泰这样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是人生中令人向往的境界,然而,这一境界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结果。

卢梭在其名著《漫步遐想录》中说:“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需瞻前顾后,就能找到它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础,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既不显示出它的绵延,又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迹;心中既无匮乏的感觉,也无享受的感觉,既不觉苦也不觉乐,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伺时单凭这个感觉就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就可以自称为幸福,而这不是人们从生活乐趣中取得的不完全的、可怜的、相对的幸福,而是一种在心灵中不会留下空虚之感的充分的、完全的、圆满的幸福??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我们就排除了其他感受到的自身存在的感觉,得到一种弥足珍贵的满足与安宁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任何人如果还能摆脱分我们的心、搅乱我们的温馨之感的尘世的肉欲,就更能感到生活的可贵与甜蜜了。”

卢梭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幸福?也许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实现自己的目的作为幸福,但人生中的目的总是不断出现的,满足了一个目的之后,另一个目的紧跟着就出现了,人就是在这一个个目的中走向生命的终点。有些人在走到生命尽头时,却发现一生的追逐竟是虚无,自己付出生命代价所获得的并不足珍贵,因为他的一生只把幸福看作完全满足自己的私欲,满足一己所需要的东西。也许他曾经感到快乐,但是幸福不会光临到他的头上,他所得到的只是满足,而不是幸福。

只有当自己为服务于人类群体,通过自己而实现群体的目标,使个体与群体融为一体的时候,才是幸福;只有当我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并在自然之美中心醉神迷、欣喜若狂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幸福;只有当我们逃离了功利目的诱惑和尔虞我诈的机心,逃离了随波逐流的世俗和人云亦云的乡愿的时候,才能摆脱一切束缚和羁绊,以自由的心灵翱翔于天地之间,体味到幸福的美妙。

造化并没有把幸福安排为一个永久的状态,它瞬息即逝。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不停地流动,白云苍狗,人世间一切都变幻。人也在变幻。幸福并不是一个可以抓住握住的对象,它不在机关算尽的精明中,也不在千金散去的享乐中,那种妄想将幸福拴在身边、永远不肯放弃的人,恰恰离幸福最远。

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当下生命的体悟。当一个人面对夕阳西下那苍凉广阔的旷野中一行南归的征雁而心有所动时,当一个人面对玉宇澄明中一轮清辉、满天星斗而感到宇宙无穷对,当一个人在岁月更替中回望来时的足印而无怨无悔时,他就感受到了幸福,稍纵即逝的感触却留下了永恒的追忆。

幸福,是在逆境中扼住命运的咽喉,是在顺境中保持安详宁静的心境而不张狂不虚荣。在艺术欣赏中,在大自然中,在与良师益友的交谈中,在助人而不求报偿的开阔磊落中,在良知苏醒时,在体会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而通过自己短暂的生命去把握这一永恒即瞬间的永恒时,幸福都会涌现。

幸福不在于对金钱的拥有,不在于对权势的玩弄,也不在于对于外在目的一桩桩的实现,而在于对生命、本性及社会存在的深切体悟和不断完善自己、升华自己的过程中。幸福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深切的体会。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