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读后感10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学生时代,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准确注解和对课后习题的正确回答。那时,即使能够说出所谓“文章流露出作者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之类的话,也是得之于老师的教导和启发,自己并无真切的体会与感受。而这些年,当我重读此文,却不禁为那沉浸于淡淡哀愁背后的浓浓真情所感动。

这是怎样一种含蓄而真挚的亲情啊!慈母“儿寒乎?欲食乎?”的深深关爱,乳母“而母立于兹”的轻轻细述,祖母“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的殷殷期盼……从中,我读出了作者对至爱亲情的无限眷恋,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穷遗恨。每及于此,我脑中常浮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样地细细描摹,同样地催人泪下;同样地娓娓道来,同样地感人至深。亲情的感染力真可谓强矣!可是,从古至今,为人子女的,在享受这份亲情时,往往却不甚珍惜,只有在它悄然远离时,才能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也许,这就是芸芸众生永远无法避免的悲哀,是凡尘俗子亘古难变的人生缺憾,可缺憾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美吗?

这又是怎样一种凄婉而真诚的爱情啊!无论是“时至轩中”,替君红袖添香,“从余问古事”,为君举案齐眉,“凭几学书”,与君相敬如宾的那份缠绵旖旎;还是“吾妻死,室坏不修”,“然余多在外,不常居”的那份睹物伤怀,从中,我读出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美丽爱情和作者中年丧妻的万分悲苦。最令人心碎也最令人心醉的就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它更是把作者那种人鬼殊途、黯然消魂,生死两分、欲说还休的凄凉心境推向极至。东坡有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人世间真正的爱情为何总是如此的凄美,总是令人热泪满眶?或许,正因为尘世有如此真挚之爱,人间有这样真诚的情,我们的生活才称得上美丽!

这更是怎样一种深沉而真切的落寞和感伤啊!“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始为篱,已为墙……客逾庖而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旧迹,令人长号不自禁”……从中,我读出了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无比辛酸,对理想未竟的无尽惆怅及对人事沧桑的无奈喟叹。前路漫漫,心里寒暖有谁晓,世事茫茫,胸中寂寞未人知。这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这是“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抑郁,这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幽怨,这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萧索。这是真实的人性,这是真实的人情,这是真实的人生,这也是真正的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生至美是真情。惟愿我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真情,哪怕只一点一滴,一分一毫,哪怕它是喜是欢,是痛是伤,那也值得去仔细品味、去妥善珍藏。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