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遥远的梦想1000字

2024-06-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嘿,瞧那个农民工!” “哦,你说那个打工的呀……” 类似的声音,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以职业名称来代替人称,这也实属正常。然,值得令人重视的是,在中国,“农民工”这类词,仍然带有浓厚的阶级味道,而“农民工”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抹不去的歧视的味道。 在几年之前,一说到农民工,大多数人想到的,会是“贫穷”、“邋遢”、“没文化”、“素质低”等字眼。很明显,这些词透露出的,是那些“上等阶层”对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屑与鄙疑。

而如今,情况似乎要好一点了,因为再次提到农民工,人们还会联想到“悲情”、“弱势”等词,人们那浮躁的内心或许还会涌起丝丝同情……可,这样果真就“好”了吗?难道这些就能说明那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已经获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了吗? 环顾四周,似乎我们的社会并没有给出我们这样的答案。无论在过去,抑或现在,或者是不久的将来,“农民工”这类职称带词是并且仍将是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体现。这无疑是让人失望的。 

农民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他们却把汗水和青春都撒在了城市,把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用来建设这钢筋水泥的城市。可,他们得到的是什么?金钱?地位?不,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只得到了或许还不够糊口的工资,他们只遇到了把工资一拖再拖的老板,他们付出了全部但甚至连一个平等的社会地位都无法奢想!这就是他们得到的,仅此而已。 我们或许不能给他们太多,但起码,我们能够用无色的眼睛来看他们。也许多数人喊出“农民工”这个词是出于意识的,毕竟,有那么人都是这么叫的。可是,当我们下意识的以这些词来称呼他们,我们在心里,其实也下意识的接受了这种“阶级差异”,我们也在不经意之间“传承”了这种“阶级意识”。 

我们该怎么做?放弃“农民工”这个称谓然后再换上一个“体面”点儿的称谓吗?当然不是!正如我在前面所说,职位名称来代称,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我们需要纠正的,是这种称谓法后包含的“等级歧视”。我们的社会在进步,而我们的思想也该转变了。我国宪法明确指出,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人人平等。所以,做些改变吧!不仅仅改变这些称谓,更需拔除植于我们内心的优越感…… 正如马丁·路德·金的高喊:“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今天,我也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的社会不再有人上人与人下人之分,梦想有一天农村人与城市人不分彼此……我梦想着、梦想着!我似乎看到了这一天已经到来,我看到农村人与城市人手牵着手迎面而来……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