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歌嘹亮》有感 《军歌嘹亮》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关于红色革命的。它是一本从八一南昌起义一直记录到和平进驻香港的各类比较突出的战役或事件,而我,就是被这些感人且雄魄的战役所吸引的。
《军歌嘹亮》中的这段革命历史更是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战士们的革命英姿;懂得了祖国是怎样诞生的;理解了这段近代化的历史。
上面的各种事例,个个精彩夺目,吸引着我的眼球。《军歌嘹亮》中所记载的事例不是唯一的,但我觉得很精彩。比如说这一战“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善于打游击的红军就展现出灵巧、智慧的特点。三万人打三十万人,一听就知道不可能。这1比10的比例,相当于一个人打十个人,很困难。但红军们知道后并未慌忙,而是冷静地思考。
当时蒋介石调集了23个师和3个旅共30万人;还调集了空军五个队配备几十架飞机协同作战。声势如此浩大,仅此这样,蒋介石还觉不够,还花费巨款聘请了外国的高级军官为军事顾问,并采用洋顾问提出的“厚集兵力,分路围剿”的方针。将30万兵马分成三路,全面性的进攻。当时,蒋介石想,像这样细致周到的作战,并配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必定万无一失。还赌咒发誓说:“这次‘围剿’如不获胜,不回南京。”而正当蒋介石这样大规模向红军靠近时,红军早已转移根据地,让敌人一投罗网。在经过红军的游击战后,蒋介石的部队早已溃不成样了。在这场战役中,我认为红军胜利的原因有很多:红军总比蒋介石的部队先得知消息,以便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红军善于打游击战,从这个村到那个县,让对手摸不着头脑,找不着红军主力;红军在暗处,能很好地观察在明处的蒋介石部队,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想,红军以对自己较利的情形下打赢这场仗也是合乎情理。“天时地利人和”红军都包揽了,总而言之,这场战打得的确精彩!像这种以少打多还如此精彩的战役不计其数,不过,还有项战役是令我佩服的。他,不顾死亡,舍去生命,为部队赢得总攻的机会;他,令人感动至极。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开始了。隆化是承德的屏障,敌人在城四周修了坑道、堑壕和橡树林般美式碉堡群。它背靠苔山,左边是隆化中学——敌军司令部。他的任务就是炸掉隆化中学东北角的4个炮楼和5个碉堡。
他,被全连推选为“爆破组长”。战斗开始后,他带着爆破组一连炸掉4个炮楼和4个碉堡,隆化中学东北角被打开了。剩下最后一个碉堡,小组成员冲了上去,但不幸牺牲了。这时,他冲了上去,到了碉堡下,无支架可以放炸药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此时,突然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时间到了,部队如潮水般涌来。也就在这时,碉堡里的十几个火力点冒着“火舌”,部队受到严重威胁。他突然一个念头闪过,用身体代替支架,毅然用手托起了炸药包,拉燃了导火索,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轰隆”一声巨响······
他,舍生忘死,是个当之无愧的革命英雄。他,就是董存瑞。诸多是例,都一一感染着我,不禁让我竖起了大拇指。《军歌嘹亮》,的确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