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探索宇宙的人9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15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一条轰动世界的消息:由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带领的、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易卫敏等参加的天文科研团队,发现了宇宙中迄今为止光度最大的类星体。

当我听到这条消息,兴奋得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

2月中旬,我到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观星,结识了易卫敏老师。易老师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中等身材,长方形窄边黑框眼镜下,目光轻松而睿智。刚到观测站的那天,易老师便带我走进大圆顶机房,参观亚洲最大的2。4米光学天文望远镜。易老师也就是用这台望远镜捕捉到了令全世界都震惊的最亮类星体。

为了让我更好的观测星空天体,易老师把牛顿式反射天文望远镜搬到观测站的院子里,帮我安装调试。我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许多复杂的问题,从他嘴里讲出来,就变得简单易懂了。我问他,什么叫类星体?他说:类似于恒星的天体叫类星体。恒星发光,类星体也发光,但类星体中心是比恒星质量大得多的黑洞。于是我又问:黑洞是看不见的,怎么会发光呢?易老师接着说:黑洞不停的吞噬周围的光和天体,这些物质相互挤压摩擦产生出比恒星还亮的光。真是“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易老师成了我崇拜的偶像。

夜幕降临,大圆顶的天窗已经打开,2。4米口径的望远镜开始工作。大圆顶工作室里,十多位天文研究员坐在各自的计算机前,显示器上闪动着各种数据和图谱。易老师指着显示器上的一个亮点对我说道:“这里非常可疑。”当时真没想到,这句话在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成了震惊世界的天文发现。

万籁俱寂,我在星光灿烂的夜空下拍照片,丝毫没有意识到已是午夜。易老师来到我身边,亲切的说:“界为,我熬了排骨汤,走,喝一点,身子暖和。”易老师拉着我,走进休息室。也许是有点饿了,也许是因为室外摄氏零下十多度的寒冷,排骨汤显得格外的香浓和温暖。

就这样,白天听易老师讲宇宙,讲类星体,讲时间都去哪儿了……午夜喝着易老师煲的汤。高美古的三天两夜,是牛奶般流淌的银河,是易老师充满智慧的轻言细语……

六月份的时候,易老师来成都美领馆办出国签证,我们又见面了。那种对偶像的崇拜思念之情,让我兴奋得话不绝口,易老师拉着我的手,一声不吭地听我滔滔不绝的胡说八道。之后,他微笑的摸着我的头说:“快点长大吧,高美古的星星等你呢。”

我望着易老师,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是不住点头、点头……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