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色彩800字

2025-01-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寒假将尽的时候,我去了一趟上海博物馆。一来是向它作暂时的告别,二来是趁着初三的沉重包袱尚未压来的时候,怀着全心全意的虔诚再向深沉的华夏历史作一次没膜拜。我徜徉在幽暗的展厅里,看到了宋时朱漆的妆奁,当时嵌宝石的金釉,汉时莹白的玉璧,秦时黑褐的陶俑。然而所有这些或富贵庄重或雅或俗的色彩,都没能盖过一殷墟出土的铜鼎上斑斑的绿。着铜鼎就像一位资深的老者,默默地做在角落,但一身抖不落的沧桑,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跃过绚丽与庄重、高雅与轻佻,一眼便发现了它。我从来都不知道绿色竟有着这样让人心动的历史感。  
  确实,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绿色远比古旧的褐黄或是庄重的金红更引人注意。如果说夏鼎上斑驳的绿还只是被固定在器物上的历史见证,那么无数先人用生命涂抹与歌唱的绿色,则是人文景观中最生动的色彩。阳关三叠中柳色的缠绵,“桃花潭水深千尺”中那如碧潭般深厚的情谊,“青箬笠,绿蓑衣”的闲散。听,高山流水的旋律中,流动着绿色的清冽与高洁;看徐渭山水画中大片的青苔草坡泼洒着绿色的生机与豪放。翻开历史长卷,无数绿色深一笔,浅一笔,浓一笔,淡一笔,描画着友谊,描画着爱情,描画着凌云壮志,描画着落拓不羁 的生命。正是这一笔又一笔的绿色在广袤的乡野中与皇宫的巍峨默默地对峙着。然而,无数宫殿已成为废墟,红砖金瓦也早已散落,它们却依然鲜活灵动地跳跃在我们眼前、我们心里。  
  记得18世纪的一位艺术家说过:“最自然的才是最长久的。”我想绿色之所以能如此长久地绵延在文化中。然而看一看现在年少的我们,虽然只有十几岁,但生活的矫情却是早已超越了长我们数辈甚至数十辈的先人。我们被所谓的“时髦”支使得左右奔忙,被“包装”迷住了双眼也失去了自己。我们追求浪漫,追求热烈,追求成熟,独独忘了追求天真的本我。生活犹如小河流水,安详从容,奔腾不息。它要我们在默默地耕耘中向社会奉献自己,使自己融入历史得到永恒。因此,是儿童就该天真,而不必强行堆砌成熟;是青年就该热情,也不必故作伤感地怀旧。生活就是真诚与朴素——就像绿色  
  既然我们是从绿色走来,那么就让我们返回绿色中去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