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感雨 听雨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向讨厌雨。不知怎的,老天阴脸一现。听吧,它由天上滴滴答答到屋檐,又由屋檐滴滴答答到地面,没完没了。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么喧扰,而是温声细语的,“润物细无声”。君不知,雨也有阴谋,趁你不备,一个闪电,一个雷鸣,细雨变珍珠,无声变巨声,杀你个措手不及。

更讨人厌的是在忙碌的早晨,故意让你见见那淅淅沥沥的蛛丝漫天撒下,然后被其迷惑。走到半路,它又忍不住暴露原形。只听得哗啦一阵,没一分钟,路上的行人,没带雨衣的,带雨衣没来得及穿上的,都成了落汤鸡。那根根头发都聚成一团,像抹了焗油膏似的发亮,我也是体会过的。

可是啊,可是雨一旦进入文人的诗文,不管什么样的雨,不管它有着怎样的“罪过”,在文人笔下都是那么的释然。

“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这从没见过的江南是细雨,就这样被描绘出来了。真不知是该感叹文人的风采,还是该谢谢春雨带给他们的灵感。

用郁达夫的话说: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之大,更不必再说。可是偏有人把“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竟留在了《红楼梦》中。而且留得巧妙,留得精彩。

我听说过很多写秋的诗句,而其中写秋雨尤其之多。“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长叹,引来了不少文人的共鸣!

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到了秋晚冬初,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若非身历其境者是领悟不到的。如果说秋雨是耐人寻味,那冬雨就是似曾相识了。

于是乎——我万万不敢讨厌雨了。

文人都要在雨天静静地观雨,感雨,听雨……又何况是我?听一听雨,又何妨?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