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灯圆子落灯面10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奶奶说,我的生日永远不会忘了吃面,小时候我不太听得懂,现在长大了,才知道,我国有个传统习俗叫“上灯圆子落灯面”。因为我是正月十八生的,而正月十八是落灯的日子,按照习俗,这天晚上是要吃面的,所以,我的生日就不会忘了吃面啦。

“上灯圆子落灯面”,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要上灯,上灯时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为什么要有这一食俗呢?奶奶说,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奶奶还说,“汤圆”,也就是“元宵”,就是实心的糯米圆子。以前,有馅心的也叫“元宵”,因为象“月圆”,人们便把“元宵”叫成“汤圆”。吃汤圆“圆圆满满”的含义也由此而来。我们校有个同学叫袁萧,我们冲她喊吃“元宵”,她也不生气,呵呵。

我听了很感兴趣,好奇地问奶奶:“那正月十四、正月十六、正月十七吃什么?干什么呀?”

“正月十四、正月十六、正月十七不是过节,可以像平常一样吃,随便吃什么都行。”奶奶接着说:“不过,也有的地方有逢七吃饺子的习俗。比如,初七,十七,二十七。”

奶奶说,正月十五,又称“灯节”或“元宵节”,是紫微大帝的生日。这一天,老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烧香祭拜,并且占卦,预测一年的福祸,祭酒之后烧金纸,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这时的大街小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公共场所会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放烟火、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

吃汤圆也好,吃面条也好,都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从简单的食品形象上寻找吉庆和祥瑞的含义,全家围坐在桌前,吃圆子自然是象征着圆圆满满了。不等圆子吃完,各家小孩已经迫不及待的提起灯笼,三五一群的玩耍去了,时不时的还不忘炫耀一下自家的灯:兔子灯、鱼灯、龙灯、西瓜灯……,遥看犹如繁星点点,煞是好看。奶奶说,她们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是自制灯笼,用竹篾做个模型,外面糊上各色各样的纸,再在底座上插根硬铁丝以供插蜡烛,简单的灯笼就算做成了,虽然没有买来的好看,也很难经得起哪怕是微风吹过,但却备显温馨。只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人再自制灯笼了,由此而火了卖灯笼的,却少了很多“上灯”的意蕴。

小孩子可以玩五天的灯,到了正月十八,就是落灯的日子了。这一天的晚上,吃上一碗面,预祝今后的日子犹如面条般顺顺畅。换句话说,落了灯、吃了面,“年”也就算过完了。到了落灯之后,就要恢复状态,好好地工作学习了。

我想,过年有这么多有趣的习俗,浓浓的亲情、友情就在春节这一段特殊的日子里得到了升华,怪不得过年的习俗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和血液里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