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雷锋”渐行渐远9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一种精神,它并不是一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却深深地烙印在心底,直到今天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今,社会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经济的繁荣令文化更趋丰满多元,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重塑当中。当我们在提倡学习雷锋时,更多的人则是不敢当雷锋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搭理和接受来自于陌生人的帮助。

一位市民在菜园坝火车站广场也看到,一60岁左右的老妇人肩扛手提四五个大旅行包,急匆匆地向出站口走来,市民迎上去表示愿为他提包“分忧”,老妇人并未理睬。市民再次努力,妇人头也没回,不耐烦地连说“不需要”。

现在国家在弘扬雷锋精神,提倡人们多做好事,学习雷锋身上的社会责任感,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上,铭记社会使命于心间。这位市民的举动不正体现出了雷锋精神吗?为何还会连续被老妇人拒绝呢。时代的改变真的会令这种精神消失。那么以后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雷锋了吗?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面临着普遍的“信任危机”,孩子欺骗父母,下属欺骗上司,人与人之间互相欺骗。以至于我们遗忘了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的美德。现在更多的人做了好事不留名,考虑的都是别惹来麻烦。甚至有些人因为怕惹来麻烦而放弃做好事的机会。2007年发生的“南京徐老太事件”不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

市民彭宇扶起了下公交车摔倒的徐老太,并送老人去医院,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结果做了好事并没有得到“好报”,徐老太家属将彭宇告上法庭,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8元。因此“见义勇为”“出手相助”这一类词一度被人们所质疑。

“雷锋精神”真的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学雷锋做好事已经过时了吗?雷锋精神已风风雨雨的走过了五十个年头。尽管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改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雷锋。如果我们都能像雷锋一样,把爱意播散进生活的细节里,那么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道德失范,信任危机等痼疾,将会得到极大缓解。像雷锋那样敬业爱岗,一些矿难或者重大交通事故或许就能防患于未然。所以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的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

现在,我们决不能让这种精神消失。为了明天,让我们齐声呼喊,让雷锋精神永存活力,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