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看生命---读《双城记》有感900字

2024-06-0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圣经》

生命,是所有语言中最宏大,最庄严,最神圣的词语。它既如花朵,渺小而脆弱;又如星空,广阔而永恒。它既是哲学永恒的课题,又是每个人终其一生为之求索的道路。生命到底为何物,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通过生活中,书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捕捉到构成生命的碎片。它们是什么呢?让我们去问问伟大的英国作家狄更斯吧。

但凡思想者,都对生命有着深刻见解。狄更斯便是如此。它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判断,都写进了《双城记》中。177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起义如海啸般汹涌,高高越过封建制度大堤,要将封建制度洗刷得一干二净。查尔斯。达内虽早己放弃其贵族头衔,但因其祖上罪孽深重,依然被捕入狱并判处死刑。就在他的家人崩溃绝望之际,他最忠实的朋友,西得尼。卡顿,作出了一个简单却又艰难的决定----替达内去死。一个简单的决定,一件简单的事,可要这样做,需要多大的勇气,得多么艰难啊!但卡顿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其长短,而在于其价值,而这是实现他价值的最好,也是唯一的机会。所以,他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卡顿虽然会死,但他必将活在他为之牺牲的人们心中。短暂的生命,实现了其价值,就能得到永恒。

故事并没有因此而简单结束,因为狄更斯认为生命不仅由高尚,还由柔和美好的事物构成。所以,他在卡顿临刑前为他安排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插曲。一个同样被判死刑的可怜女裁缝意识到了卡顿的意图,顿时被他高尚的献身精神所震撼。卡顿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女裁缝就是他最后一个要关心、鼓励的人了。上帝使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相遇,是赐给他们最好的,也是最后的礼物。他们在囚车中,在断头台前,在每个地方,都眼望着眼,嘴对着嘴,手拉着手,心连着心,旁若无人地交谈着。卡顿握着他“亲爱的小妹妹”的手,直到最后一刻。人世间,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让这两只手分开,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紧紧连在了一起。而女裁缝被“高尚的陌生人”所鼓舞,在面对断头台时,不再害怕,不再颤抖,她的脸上,只有甜美而灿烂的坚贞。爱能让生命不朽,爱能让灵魂永存!

生命是爱,是付出,是牺牲,是献身,是生活中美好的一点一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实现价值的生命,“虽然死了,也必是复活”,灵魂不灭,生命永存!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