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爱值得吗1600字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种付出是无缘无故的,我们的爱只给值得我们去爱的人。当你一直在无怨无悔地付出时,可曾想过这爱值得吗?

“感动中国”人物丛飞——我们深深爱戴的人,他的精神不知感动了多少中华儿女,他的品行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是在多年前的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航向,那一次他被贫困山区里的孩子纯真的笑脸深深触动了,从此他开始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60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了300万元,但丛飞家里却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在丛飞胃癌晚期时,他依然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拿出2万元稍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付出自己的爱。医生答应他,死后会将他的眼角膜和耳膜捐给那些还在黑暗和无声世界之中的孩子们,他为慈善献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份爱。

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那慈爱的形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那无私博大的爱永远激励着我们。不知有多少人以他为榜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加入慈善行列,哪怕力量再微弱,也要献出心中那一份最纯真的爱。这爱如此美好,现实却那般的冰冷,似乎那份爱,那份带着美好的爱并不值得。

在丛飞病危住院间期,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此事件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而丛飞依然宽容地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治疗了。”在丛飞临终时,受他资助的100多位学生家长不但没来探望,有的竟还责问到:“不是说好要供到大学毕业吗?这不是坑人嘛。”寒心的话语让人听了心痛。含辛茹苦用汗水挣来的钱,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带着一份希望、一份温暖、一份真情去给予却换来心酸的结果。行善本是个人去实现对社会的价值,寻找心灵的一份慰藉,寄托着一份对社会的关爱,可这些到了那里都没有了。只有钱,没有丝毫的感恩与点滴的报答,我们的爱真的那么不值得吗?

在重庆有一对老夫妇30年来靠捡垃圾收养了49个弃婴,但在这些孩子被抱养后,却没有一个回来看望过老人。孤独的老人,30年来的默默付出却只是带来更多的悲伤。我们无法去体会老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更无法去想象他们是怎样走过这寂寞的30年,也更无法去明白30年来那一份凄凉的执着。

湖北省襄樊市的五名家庭贫困大学生接受慈善捐助后,一年多来未主动向捐助人表达过谢意,连一封感谢信也没有写过。他们之所以没有表示谢意,解释的理由很简单,有的说是接受资助后,心存自卑;有的说是因为学习成绩欠佳,不好意思说。资助的好心人对此感到心灰,对其中断了资助。

行善是美好的,善行是温暖的,施者在帮助与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受者在接受赠予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缓解了生活的窘困,在这其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这样慈善才能走得更远。

河南慈善总会推出“道德协议”,要求受助者回捐。如河南省南乐县刚刚考入大学的一位同学在得到河南省慈善总会“爱心接力慈善助学资金”时,接受并签定了一份“道德协议”。协议规定毕业后,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要自愿回捐不少于受助资金3000元。还有河南省鲁山县两名企业家出资220万元,资助82名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学生也要签定协议,承诺每年汇报一次学业,毕业后在三年内要把钱还清。

有一位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可他并没有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解决,而是亲自去了好几个学校要了许多的资助对象名单,并买来了很多的爱心教育名著,在书的首页上老人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希望你能克服困难,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他在每一本书上都这样写,且按着名单一一寄去。在众多的孩子中,最后只有一个孩子在新年时给老人寄来贺卡致以感谢,他也成为了老人唯一捐助的孩子。老人说:“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心安理得的,每一位得到爱的人都应心存感激,我们的爱只给懂得感恩、值得我们爱的人。”

如果你是一位付出爱的人,我想没有谁愿意无缘无故,无怨无悔地去付出不值得的爱,不要只会一昧的付出,要看看你付出的爱值得吗?如果你是一位接受爱的人,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和关爱,就应懂得回报社会,感谢他人。

慈善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