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尽情咀嚼知识的厚度,可以说那是生活的镜子,折射出与社会相接轨的共同点。三年前我读《童年》,并不知其所语,而今却是一种汲取、一种品味,一种想重拾童年的莫名的冲动。“滚,给我滚出去,你这没人要的”,醉醺醺的外祖父又在拳打脚踢着阿廖沙。“孩子,别怕,他是个疯子”。
这个人无疑是他的外祖母。此刻,阿廖沙那双无奈又悲愤的眼睛紧盯着那个披着狼皮的外祖父。他愤概自己寄人篱下,受尽屈辱,悲愤自己无所作为,连抗衡的本事都没有。“上帝啊,可怜这命苦的孩子吧。”外祖母的祈祷,只不过是他偌小心灵的安慰,对童年生活的一丝慰藉。阿廖沙的童年,无爱;阿廖沙的童年,残酷;阿廖沙的童年,是当时黑暗社会的折射,更是一部记录悲惨生活的片子。
可惜,沉睡的人们并没有被唤醒。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他并没有跟着社会的影子走,他更没有服从生活,他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即使无水也可以生活;他亦像悬崖边的小草,只要抓住生机就牢牢不放;他更像沼泽里的芦苇,风吹雨打后依然挺拔。我要向他致敬,向他坚强不屈的精神致敬,我更想代他找回那份遗失的童年的美好。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丰衣足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即使这样,对那份童真还是会有几分留恋?一天天重复着生活,一天一天倒带着,熟悉的,陌生的都会擦肩而过……无数遍听着这着《越长大越孤单》,无数次想要找回遗落在山谷的风铃,重新敲响童年的钟声,寻到那唤醒童心的歌谣。然后,叫上阿廖沙和我一起,一起和我简单地重拾童年。其实,我不知道我比阿廖沙幸福好几百倍:我可以在明朗的教室读书,我有爱我的父母,老师,同学……这些的这些,我都想分一半给他,可是,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童年呢?被可恶的时光机器吞噬了。
我们的童年呢?不知被层层浪花卷向何方。我们的童年呢?在雷声轰鸣时沉睡在寂静的夜空中。我们的童年呢?似乎被巍峨大山压在了山脚。我们的童年呢?它们走了?不,没有,他们随我们一起长大了。原来童年没有把我们丢了,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它,还一味责怪它。原来我们的童年只是被自己无形的心掩埋了。原来童年把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坚硬,当我们回首时,不觉它只是一个快乐的瞬间,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原来“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笑,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