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养成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 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当今,教育界都把热点聚焦在“创新”身上,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一个民族能否具有竞争力,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古今中外,许多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上课时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形,由于小学生习惯于老师设计问题,提问题。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提”,“不会提”,“不愿提”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探索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二)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能培养其创造力的教学背景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能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多一点机会展示自我:即通过多种方法、各种途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并且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突出了“过程性目标”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才能真正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适应经济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开展课题研究、评价课题研究成效提供定量分析数据。善于总结,善于改进,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充分发挥“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的能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法策略。创设浓郁氛围,形成教学风格,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畅所欲言,并有所发现,提高问题能力。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总结出教学内容中问题和问题情境的类型;加强学习,学习别人及师傅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总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五)叙事研究法:教师及时反思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可以是课例的分析介绍和教学案例、教学叙事,也可以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等。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xx育才学校二年级(五)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概念的界定。学生问题意识养成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激励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应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七、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12月)
主要工作:(1)选题、申请立项;(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5)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课余访谈等方法诊测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a、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需要的教学情景
b、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因素
2、 研究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5月)
根据第一阶段的诊测情况,采用“情境、问题、合作、探索”教学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科学合理运用上注重形成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学生问题有效研究。
(1) 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研究活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有不同的想法就说出来,要敢于质疑。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适当引导、激励,让学生学会质疑;第二阶段是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其实也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为什么”,形成 “有疑必问”的习惯;第三阶段是研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阶段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质量,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  
(3)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3.反思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6月)
完善个人课题研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反思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通过总结最后以文字的形式上交个人的课题研究成果。  
八、课题成果的预期形式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课题研究资料汇集
(五)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