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精选19篇)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绿绿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到家乡给外公、外婆扫墓,但父母却捎回了家乡的清明果。见果如见人,我又想起了乡里乡亲亲亲热热在一起制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亲昵是那么温馨和美,但这些在都市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已很难找到了。只有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满诱惑,依然耐人寻味。
清明时节雨绵绵,艾果柔柔乡情牵,春风伴梦回家去,又见村头起炊烟。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春雨绵绵的季节里,春笋悄悄的破土而出顶翻一块巨石,消化从绽以前的笑容,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小草又长出来了像绿色的草坪。大树长出了嫩绿的新芽这真是万物一新啊!
清明节到了,我和爷爷一起去扫墓,走了许久,看到了一座坟墓。坟墓上长满了青草,爷爷说:这是我们祖先的坟墓。开始拔草吧!成为爷爷用手,用力的把草连根拔起,我也照样,草被我和爷爷快拔光了,我这时正拔着一根草,我一拔摔了一跤,我气愤地站了起来,用力一拔草被连根拔起,摔跤后,我心里想我今天,我不信我拔不起来,我正想着时,草被爷爷拔了起来。
烧纸钱,放鞭炮,打火机拿出来纸放到地上,慢慢点燃了,到纸烧没了,鞭炮好吵啊“啪啪”的声音。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3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吃过早饭,我就急着打电话给大伯,快点开车回去扫墓。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到了爷爷的墓地,爷爷的墓地坐落在半山腰,前后左右都是果园,正是脐橙开花的时节,轻风吹过,可闻到阵阵的清香。爷爷的墓地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既美观,又结实。我们先用锄头,镰刀把墓地周围的草除掉,除完草后再把墓地上的泥土清理干净,然后把洒、肉、苹果放在墓地前,再插香、杀鸡、把鸡血撒在墓地上,放鞭炮,跪拜,最后烧草纸、冥币。奶奶买了好多冥币,数也数不清,我们几张、几张地烧着,心想爷爷上辈子辛苦了,希望爷爷在天堂能收到我们给他烧的冥币,希望他在天堂有钱用,再也不会似上辈子这么苦了。
爸爸带着摄影机,拍下了扫墓的全过程,还拍摄了老家的老房子,老房子的石灰壁脱落了许多,既潮湿又阴暗,我刚出生时也是住在哪儿,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苦呀!现在大伯、二伯、我家还有姑姑家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这都是爷爷、奶奶艰苦劳动跟认真教育子女的结果。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前辈为我创造的好条件,同时要为家里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到经常孝敬前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4
在清明节,我们全体师生和一部分家长去金龙湖搞踏青野炊活动。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上了车。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不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下车一看,哇,一块绿色的长方形草坪展现在我眼前,绿色的小草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显得美极了。草坪的前方有一个大湖,湖水波光粼粼,远远看去就像一面大镜子。真让人神清气爽,这儿的环境太美了。
同学们七手八脚地忙开了,男生有的铺毯子,有的到农家院子去提水,还有的用石头搭灶生火。我们女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做肉馅,首先把剁好的肉馅放在盆里,接着打一个鸡蛋在里面,再放上切好的酒菜,盐,味精,花椒面少许,最后把它们搅拌均匀,陷就做好了。开始包饺子了,家长们包出来的饺子既漂亮又好看,我们包的却是肚皮扁扁,丑陋百态。老师们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沉在锅底的饺子浮了上来,饺子浮在上面就说明饺子煮好了。听着一声吃饺子的吆喝声,大家都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恨不得把着香喷喷的饺子一口气全吃到肚里去。
快乐的野炊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金龙湖,这次野炊活动深深地留在了我金色童年的记忆里。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5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6
清明节那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坐车赶了一个多小时路才回到老家。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带上锄头,镰刀、墓标、酒菜等等去给爷爷扫墓。一路上我和姐姐她们有说有笑的,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我们虽然走了很远的路,但是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
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一座小山前,山上有很多很多的坟墓。我们来到爷爷的坟前,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大伯和爸爸两个人打草坯,二伯清理坟上的杂草,三伯把给爷爷吃的酒菜等食物全部拿出来摆放好,然后就开始烧纸钱,放鞭炮。
我和姐姐们每人点着三支香,都去给爷爷作了辑。轮到我作辑的时候,我心想:爷爷,您在天堂里过得好吗?我还默默许了一个愿:请爷爷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明年的清明节我还要去给爷爷扫墓。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这天早上,我和爸爸吃了早饭,急急忙忙往奶奶的坟地里赶。
不过,今天我和爸爸去的时候,带了两棵青翠的柏树、几束鲜花、一塑料桶水和栽种的工具。一到奶奶的坟前,我们就开始栽柏树,然后给奶奶献上鲜花,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回来的路上,一阵细雨扑面而来,真爽啊!今年我们没有像往年那样烧纸钱、纸制祭品,而改为种树献花,既环保绿色,又怀念亲人,我为自己的创意而骄傲。
啊!今年清明节,你最令人难忘!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8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会让人怀恋了。
4月4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是一个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高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俗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龙谚。清明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物。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墓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及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奠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规定清明节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奉在亲人坟前在将纸钱焚化,为坟墓上新土,折几只嫩的新枝插在墓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9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尊敬先人和怀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礼节,这个时候是个传统的忌日,纪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个的时间。
清明节的时候,好多人都会来到先人的墓碑前,献上花朵,献上祭品,献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还有我的小弟弟们来到这里,纪念先人的离去,纪念先人的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来,用一种怀念的心情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个让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说自己的心声。看望先人其实是非常必要的,想想过去,想想以前,没有先人们的培养,哪里还会有我们的现在的生活。
没有先人我们将不付存在。清明节这样的一个日子能体现出的是一种拜祭的最适合日。清明节这个日子是给先人一个与我们互相沟通和互相探望的一个机会。清明节这个日子让先人们安心,让后人们进进自己的孝心,让后人献出一种敬仰和孝敬。这样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万事孝为先,只有把孝敬放在最前面,才能拥有更多的做人的标准,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孝敬的人。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0
“清明”二字,古书上解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其它书中也有“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清明象征着我国黄河流域,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来了。劳动人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庄稼活计。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人们在扫墓和踏青返家的路上,都愿采几朵野花戴在头上,顺手折几根柳条插在房前屋后。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民祖师—神农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和希望长寿的愿望。戴柳习俗被淘汰,插柳却盛行起来,成为我国人民春季造林的植树节。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1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的日期我们一般采用传统的方法来确定,即“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为清明,而冬至在12月22日或12月23日,导致清明节的时间也有所变化。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它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每个节日只要能够流传至今就一定有着的道理与意义,清明节就是有着祭祀逝去亲人的日子。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2
一、吃鸡蛋的意义
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我国民间有清明节吃鸡蛋、碰鸡蛋的习俗,每到清明,总有几个小朋友愿意碰鸡蛋,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因为不能吃热食,所以这个游戏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
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之情。
二、吃鸡蛋的来源
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称,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我国有些地区在清明佳节还有食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食品的习俗。
三、吃鸡蛋要适量
清明节有吃鸡蛋的习俗,而且鸡蛋也是非常有营养的,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卵磷脂、固醇类、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对于煮鸡蛋,一般建议用凉水煮七八分钟为佳,尽量不要长期吃半熟的鸡蛋,以免引起腹泻等不适症状,而且一定要适量吃。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3
清明节的前一天扫墓有没有作用,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传说,有人把这一天称为韩式节而且与我们的英雄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有关。据说以前一位皇帝错杀了他的大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深感愧疚,便请着名道士做法,使全国所有的在清明节前一天上坟的人们给自己祖先敬献的东西,全部转移到韩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坟对你的先祖来说你奉献的东西他收不到。
有些地方在清明当天上坟,因为清明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来给父母上坟。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坟在12点以前,上了坟才回来吃饭;十一上坟在吃了中午饭后。也有人说,清明上坟,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当天烧纸。传说那时烧纸一百顶二百。
其实随着地域的变化,扫墓的时间有着微妙的不同,扫墓的方式也有着不同,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但是通常我们扫墓的时间可以提前,很多地区的人在清明节以前就开始扫墓,虽然并没有具体的哪一天,但是不是清明的前一天。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4
清明节当天的天气很好,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开车前往去祭拜外公。沿路上风景很优美,聚集了观光及度假的人潮,好不热闹!我们在车上吃了汉堡当作午餐,不知不觉中很快的就到达目的地了。
我们一家是最先到达的,不一会儿,外婆和舅舅、阿姨两家人也陆续的到达了。我们带了外公生前最喜欢吃的食物来祭拜他,小表弟和小表妹看见好久不见的我们,兴奋得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大家见面觉得非常开心。
外公已经去世整整两年了,我非常的怀念他。他生前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外科医生,救治过无数的病患,许多人都非常的敬仰他。记得以前每一次去探望外公时,他都会非常慈祥的抱着我,带我去他亲自栽培的花园里赏花。外公养了四只狗和一只鹦鹉,是我和哥哥的玩伴。而他最擅长作北京烙饼,至今还是令我回味无穷,只可惜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到了!
在一年一度清明节祭祀扫墓时分,我们应当缅怀祖先的恩德,慎终追远,而我虽然无法再见到外公,但这份记忆会永远长存在我的心中,也希望他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5
说起清明扫墓的风俗,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每个华夏子孙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关于这个传统的由来,这里有一个不老的传说。话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逼太子申生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离城出走,在流亡途中吃尽了苦头。有一次,重耳饿昏了,随从中有个叫介子推的人,割下了自己的腿肉煮熟了送给重耳吃,救了他一命。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年与他同甘共苦的人,惟独忘了介子推。
当他想起介子推时,心中有愧。马上让人去请介子推来加官领赏,可介子推拒绝封官领赏。晋文公只好自己去请,当他来到介子推家时,他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难以找到。其中有人出主意说,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未见介子推出来。他们母子俩已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在那柳树洞里找到了一封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介子推母子俩分别厚葬在这棵大柳树下,并把放火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他把这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6
今天上午,天阴沉沉的,连路边的花朵也都没有了平日里精神了,我的心情也很哀伤,因为今天要去扫墓了!
到了东亭公墓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肃立的松柏,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祖先。
我们来到爷爷的墓前,奶奶摆上水果和点心,点上蜡烛和香。烛光摇曳,香火袅袅,我们就开始虔诚地祭拜,期许祖先能保佑大家平安快乐!接着我的爸爸一脸严肃地端起一杯白酒,洒在了爷爷的墓前,嘴里喃喃地说:“爸!我们来看您了!”我发现我的爸爸的眼圈泛红,我们的心情也格外沉重。我双手捧起一束鲜花,毕恭毕敬地放在爷爷的墓碑前,然后深深地举了三个躬。
回家的路上,天空飘起了零星小雨。我放眼望去,路上的行人仿佛都沉静在哀思之中,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也默默地祝福爷爷在天堂平安快乐!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7
在泉州,清明节吃润饼是很重要的习俗。当然,我也吃过润饼,只不过没做过润饼。但是,这个清明节我开始了第一次做润饼。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到菜市场买润饼皮,买润饼皮的人可真多呀!我们足足等了2个小时才买到。
把润饼皮买回家后,妈妈就开始准备润饼配菜,我数了一下分别有:绿豆芽,香菜,花生碎,紫菜,胡萝卜,海蛎,韭菜,黄瓜等。它们个个看起来都非常好吃,香味诱人,还没做我口水都快出来了。
终于,到了晚饭时间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润饼皮摊开,把润饼配菜一样一样地放进去,再学着妈妈的样子包好,一个润饼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下去那脆生生的豆芽,鲜香的海蛎,又香又酥的花生碎,和香浓的韭菜及各种配菜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好吃极了。顿时让人唇齿留香。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8
20xx年清明节将至,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倡导文明、节俭、低碳、安全的现代殡葬祭祖新风,确保清明祭祀活动有序进行,特向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文明祭扫。告别祭扫陋习,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忆一段往事等健康、文明的方式来表达,营造文明祭祀良好社会氛围。
二、环保祭扫。树立环保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制造、销售、使用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积极投身城市综合管理活动,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不在非指定地点燃放鞭炮和焚烧祭扫用品,共同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形象。
三、科学祭扫。树立科学意识,提倡网上祭奠、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多种形式祭扫活动,以科学、健康的方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消除因实地祭扫而造成短时间、高密度的人车拥堵压力和不安全隐患。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文明祭祀新风,用文明祭祀的实际行动,做告别陋习的先行者、文明祭扫的带头人,为建设美丽黔西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关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 篇19
清明节到了,难得天气晴朗,我的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良川扫墓。
车子行驶一小时左右,我们来到良川,大家下车步行。小路两旁满是金黄的油菜花,就像一条条毯子铺在道路两旁。山路弯弯曲曲,每转一个弯都可以让看到一簇怒放的映山红。不一会,我们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前,只见坟头上长满了杂草。我的爸爸顾不不上休息,就拿起镰刀割草。见我的爸爸汗流浃背,我也帮起忙来。草除干净后,妈妈献上了鲜花,又点上了两支蜡烛,三支香,还烧了一些纸钱。我知道这是对奶奶的尊敬和怀念。
妈妈说,奶奶在我出生以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以前奶奶最爱我的爸爸了。所以每当清明节来临,我们都会来给奶奶扫墓,祭拜奶奶,我们不应该忘记奶奶的养育之恩,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果奶奶还在这世上,能看到我,一定非常高兴。
墓扫好后,我们该回家了。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清明节。我不仅难忘那美丽的油菜花和映山红,更忘不了清明节时妈妈教育我一定要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