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搜索:

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简拼 bjez
基本解释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详细解释

  不胫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释义]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语出] 北齐·刘昼《新论·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辨形] 胫;不能写作“径”或“经”。 [近义] 不翼而飞 [反义] 秘而不宣 [用法] 比喻不经宣传、推广就迅速流传开来。一般作谓语、状语。[结构] 紧缩式。 [辨析] ~和“不翼而飞”;都比喻不用宣传就迅速地传播。但“不翼而飞”还能比喻东西突然无故丢失;~没有此意。 [例句]

  (1)胜利的消息~;不到半天;全县都知道了。

  (2)中国队获胜的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

  [成语故事]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

  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

  “不胫而走”一成语便出于此。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亦作“无胫而行”、“无足而走”、“无胫而走”。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东,虽很有才华,但却不被江东的霸主孙权所赏识。孔融便写信给曹操,向他推荐盛孝章。信中说:如果你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广泛招揽贤才。珠玉没有胫也会来到人们手中,这是因为人们喜爱它。而贤才是有胫的,如果你尊重他们,他们便会来投奔。孔融的建议被曹操所采纳。从此,曹操手...[点击查看详细]
站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