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真好喝!”我像个老茶客一样慢悠悠地品着一杯茶。这杯茶既没有云南普洱茶甜,也没有安溪铁观音香;既没有海南苦丁茶的功效,也没有西湖龙井那么闻名。但这却是一杯与众不同的茶,因为这是用我自己采摘、自己制作的长炒青泡制的。
记得那天微风吹拂,我充满好奇地跟着奶奶去山上采茶。
茶树比我想像中矮好多,但长得非常密,叶片呈长椭圆形,有叶尖,边缘有锯齿,越接近树尖的叶片越嫩。奶奶告诉我,中间那些绿红相间的嫩芽则是做茶的上好材料。奶奶采茶的动作很娴熟,又很有节奏感,像在弹一首曲调多变的钢琴曲。
而我却大不相同,挑挑选选,选选挑挑“一片、两片,这个好像有点老,那个茎留得太长了……”口里还念念有词。过了老半天,我才采了一小把。后来奶奶耐心地教我,让我用拇指,食指,配合中指,夹住要采的叶片节间部位,然后向上轻轻用力,茶叶便会折落在手中了。
我认真地试了几次,真的成功了,而且比我刚才采的都要完整。慢慢的,我的动作也快了一点。我们精挑细选,经过一个上午的劳动,满载而归。
回到家中,奶奶把采来的茶叶平铺在室内的一个竹匾内,我了解到这一步叫晾茶。吃过午饭我们正式开始制茶。先是杀青,就是将茶叶放入热锅中翻炒,但不像平时炒菜那样,而是拿洗锅用的筅帚均匀地翻炒。
随着一次次的翻炒,一股股清香真沁我心肺,茶叶也变得软了好多。“翻!翻!”我一边猛吸几口气,一边学着慢慢地进行杀青。没一会儿,“噼哩啪啦”锅底发出了响声,香味也更浓了。
这时奶奶改变了方法,把火力调低,然后开始揉捻,这时锅里的茶叶像一个整体一样滚来滚去。我也戴上手套试了试,可茶叶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一点也不听使唤。
无论我怎么揉,它总是会散开来,直把我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这时奶奶笑着接过手套,三下五除二,一小会儿茶叶又被揉捻得像个圆球一样了。热揉过后,我们又把茶叶从锅内取出进行冷揉,最后经过烘干这道程序后才算大功告成。
“呼!啊!哈哈!太好喝啦!”我自豪地品尝着自己采摘、自己制作的长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