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你说你住在古墓一样幽深的屋子,你是别离了故土,终老于异乡,花旗国粉砖绿瓦的公寓,却不及旧上海迂深阴湿的弄堂。清末遗宅,铁槛铜栅,雕龙镂凤,阁宇重障。通明的是昏黄烛火,屋子空旷不装及乌丝白灯。你在这里出生,日日倦听父母喋喋碎语争执不休,夜夜俯嗅鸦片香烟缭云吐雾。
四岁母亲离家留欧,父亲花天酒地,妖媛艳女往出闺阁,醉生梦死酒酣浮生。你说你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他泪珠滚下。那样一个残存时代的烙印,那样一种荒置余生的光阴虚度。你眼界中剩下的是封建统治土崩瓦解之后贵族子弟的苟延残喘,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下的人性荒蛮。你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写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你心中的结郁是你眼中的苍凉。你自幼跟着父亲,总他寻欢作乐,你也只能暗自狂躁;至于继母入门,你便是万般难忍,也不过只能在心中暗想着将她从阳台推落深渊的终日寡欢。从此你的心里有浮上一层阴翳。
父亲的宠爱日渐无踪,继母迁家并至的旧衣裳让你羞耻与憎恶,挑拣她穿剩的衣服和那件暗红薄棉袍,穿不完的穿着,让你像是浑身都生了冻疮。你喜欢六月里晒衣服的辉煌热闹,却回忆着儿时的甜而怅惘;你喜欢那件新做的葱绿织棉裳,但一次也没穿上身成了你终身的遗憾。等你母亲留法回来,你对她早已生疏淡漠。战争连年炮轰,你从父亲家逃出来,住到母亲公寓里,母亲也无闲钱,让你在念书和装扮间选一,你选择了念书。十七岁你考上伦敦大学,却受阻与战争,只能前往香港。你的功课极好,你用奖学金随心所欲做了衣裳,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婉妙复杂的调和,参差的对照,投射出你自小对色彩的聪颖和敏感。你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地绿叶。
在这个资本主义初兴的城市,你将你对物欲的追求无限放大,你喜欢这样艺术的生活。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你充满了对生命的欢悦。你残存的相片中,总是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情,瘦削的颧骨托出一双锐利的眸子,骨子里浇灌着孤傲与冷漠,文字却是那么性感,不论嘲讽或幽默,总是让人看着触动。二十三岁你出了《传奇》,名震上海滩,不染红尘焦火气,一如既往孤傲的特立独行。你与胡兰成热恋。你不在乎什么政治立场,什么门庭家规,什么伦理情怀。你只钟情于你的心。尽管知道他是一个滥情的男人,你依旧义无反顾的痴情。紫陌红尘,倾城绝恋。你倾尽所有为胡排忧解难,疏愁离倦,至终却换来一个了断。你用参差的对照手法写出现代人虚伪中的真实。你笔下的流苏苍凉出一种觉悟,那是一种时代的沉重与港战的洗礼却依旧自活的平庸,却又瞭望出崩坏的旧时与滋长的新物。你喜欢朴素作底子的浮华,而你此生的爱情亦如你小说中人物的悲凉。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
转徙美国,隐居消磨。三十六岁,你遇到赖雅,一个极具艺术天赋的作家,本愿长相思守,却终只得孤身一人。七十五岁,风流云散,你承受灿烂夺目的喧嚣与极度的孤寂,死在狭小的公寓里。生命终结在这个远离上海的异乡。李欧梵为你攥书《苍凉与世故》,三毛化身你做《红尘滚滚》中的沈韶华。你是你《心经》中的小寒。你说你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你在这世中踽踽独行,苍凉或世故,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走过那些坎坷,走过浮华与孤寂的极端,走过这段漫长的孤寂,走过这段辛酸与悲凉。或许苍凉会是你美学世界种的一种欢愉。或许因为苍凉让你的文字瑰奇隽逸。我隐约记得你的一句话,生命是以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