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孙悟空
终于看完了我们吴家的老家人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如果吴承恩知道一个和他同姓的女子怎样怀着骄傲的心情认真细致地拜读他的传世之作,而且边读边做笔记,更甚至还正儿八经给他的孙悟空撰文,会有怎样的心情?激动吧,哈哈!
可以看得出吴承恩非常喜欢孙悟空这个光彩照人,历经几个世纪仍然光彩照人的角色,他也为他花费了不少心思,在孙悟空身上倾注了他个人浓浓的浪漫和梦想寄托。他可以自豪地把他创造的“孩子”—悟空光荣地介绍给世人,并且可以期待世人对他的孩子世世代代的厚爱。
很庆幸明朝以前早有人懂得手抄书了,否则中国何来四大名著,真钦佩这个奇迹,那么长长的史诗般的一百回啊。幸也!我辈之幸也!
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曹雪芹的《红楼梦》是用借喻的手法写得比较现实的东西,虽然原著里面比电视剧多了一些神秘和怪诞。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是作者借助浪漫,超俗的神力来寄托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年纪小,总想着小说肯定使用文绉绉的古文,我对古文不感兴趣,所以从来也没想过亲自去读读原著。原著应该是研究者们读的东西,我们看八十年代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就很精彩啊,而且电视剧看了不止一遍了,但是关于看看书的心一直没动,知道我工作后考上了学那段时间真闲得发慌了才豁出去借来看看。
不成想,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看不懂,虽然也有个别句子难以理解,加上宗教方面的倾向,有些语言确实很晦涩。但是慢慢看进去后发现还是挺有趣的,也发现了老西游记电视剧还是很忠实于原著,连台词都没变,很亲切。看着书,向着电视剧的剧情更加深了一层印象,越加喜欢书和电视剧。不知道吴承恩对佛教的观点,有人评论说他既是讽刺佛教,也是讽刺道教的。但是可以看得出他对佛教了解得很深,那些佛语读来甚是别扭,记忆深刻的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孔”,大半天才记住,惭愧啊!
历史上是赞美唐玄奘的,而小说全把赞美安到一只美丽的泼猴身上——不畏艰险,意志坚强。唐僧屈居二线成了一个包袱和有些可恶的角色,成了成就猴子的工具和中介了。
人们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爱憎分明,勇猛果敢,有情有义,顾全大局,聪明伶俐。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还有一些大大的优点:神通广大,交际圈广,人缘好,极好。这些我不用细说,大家从电视剧已经都一目了然了。我印象很深,也是很喜欢的一个镜头就是大醉的孙悟空从天庭用包袱盗了满满的食物,身体晃晃悠悠都挺不住了,还是努力地给他的孩儿们捎着丰盛的饭菜。喜欢的镜头还有更多哩,下次搞个专题细说哈哈!
除了以上的几点,我个人的观点还有,他有一个很可爱很亲和的名字,悟空,像个调皮的孩子。他还有我追求的爱好自由的因子,就因为追求自由,想要自由,想自由自在地当个齐天大圣美猴王,这个猴子受了不少罪。本以为被唐僧救出事脱离了苦海,哪知是另一场长久的灾难的开始,为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念声“阿弥陀佛”的和尚服务,还被哄骗戴上了一个象征封建压迫的紧箍咒,一不小心得罪了和尚还要受紧箍咒语的折磨,时刻存在危险,一直带到最后。
每当想到孙悟空快乐无忧地在花果山当最开心的美猴王时,吃野果饮山泉,生活在美妙的自然中,我会有种幸福的向往,那才是自由的天堂(也许这样想未免太没出息了,没有入世思想)。人间仙境,真正的无拘无束,我想那才是真正属于悟空的。但唯一的缺陷是不能长生不老,孙悟空目睹了部下的各种死亡也害怕了。于是世界不再安静,他要出去学艺寻找长生不老药或长生不老术。这也是历代古人时刻想着的事情。
他走了,这注定了他远离自由,走向苦难,受到约束,即使神仙也不放过他。他的野性的超自由触犯了社会规则或者天条,或者说是统治者的制度,而被打击。而那个象征性的紧箍咒正是他被剥夺了自由的标志。
孙悟空不得不从猴性慢慢服从人性最后回归所谓佛性,这正是统治者——如来观音们一伙的企图。我真的不喜欢他们的专制,只是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但到最后,悟空因为有功被骗成佛了,紧箍咒也没了,但是心上的紧箍咒是永远也无法摘掉了。不知道他获得了她所要的自由了吗?我想是回不去了。
孙悟空是个很可怜的角色,除了受仙人限制,还怕唐僧的紧箍咒,更可笑可恶的是笨苯的猪八戒还欺负他,时常撺掇唐僧批评他,念咒。因为悟空乖巧伶俐还时常成为猪八戒嫉妒的对象,但是一旦他们受难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们。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喜欢孙悟空,喜欢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他的精神,他美好的光彩,他的生命充满了我向往的自由气质。悟空不空,是个如此丰满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