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一个流浪雇农,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摇船便摇船”——这,是令人同情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这,便是可悲的了。在深受剥削、压迫和凌辱之下,他没有选择面对,而是对这些麻木健忘,并且养成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的恶习,甚至靠凌辱弱小者来发泄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以获得平衡,这,便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了。
然而,他真的“胜利”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 “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罢。这犹如吸食精神的“鸦片”,让“毒雾”遮盖住一切破败与缺陷,到最后慢慢地堕落成为社会负担,于是,这便酿成了阿Q的悲剧。他的遭遇令人感叹、令人同情、令人辛酸。
阿Q的遭遇和性格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劳苦大众的遭遇和性格的普遍反映,而《阿Q正传》则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利用讽刺反射出了旧中国的种种现象,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的历史缩影。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也许是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现在,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勤勤恳恳,把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国家的崛起,靠“精神胜利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学会勇于面对现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