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到保利艺术博物馆去参观圆明园的国宝展,感触很深。
圆明园,它曾经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曾经作为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为天下人所推崇。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名传进了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规模之宏伟,典藏之丰富,令世人叹为观止。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人们也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五年级,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从课文中知道,那里保留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当时只是清朝政府的无能为力,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成了灰烬,让我国圆明园的许多瑰宝流失海外。
今天,这个奇迹已经不再存在。多百年来,人们都在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她昔日的雍贵和辉煌。
现在,回首百年沧桑,珍视盛世光华。几百年来,国人一直期盼圆明园国宝——十二生肖回国。数十年后,中国几代人的夙愿,终于梦圆。
圆明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水力钟精华部分,在240年前的乾隆盛世时期,由法国神父蒋友仁水设计,中国宫廷御匠制作,成为融汇中西文化最早、最杰出的雕塑艺术珍宝。
你看!牛头两眼瞪圆,双角弯曲向前,威风凛凛,就像一个斗牛的模样;虎头于中国传统的虎造型大相径庭,透过额头上的“王”字,让中西合璧的意义更为典型;猴首,一个“美猴王”的身影,让我们看出了浓浓的中国情;铜猪首颇像野猪,肥头大耳,又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四十景图是根据清朝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可见画成的不易。画成之后,由乾隆御笔题诗,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很好,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侮辱。1860年圆明园罹难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引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呈出一片空白。人们只能凭空形象,就像“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
据历史资料记载,《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1860年,圆明园遇难时,这套彩绘本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目前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983年,法国学术界将四十景图彩色底版赠回了圆明园,让现代的人们重温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圆明园四十景图》,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被堪称为国宝级艺术珍品。
看完了《圆明园四十景图》后,我们还参观了南北朝佛像珍品,那是佛教艺术巅峰之作。在中国佛造像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巅峰时期的是公元5-9世纪的南北朝晚期至唐代,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使继古希腊、罗马之后世界第三大雕塑艺术中心。
南北朝晚期佛教造像艺术不仅特别注重神韵,而且还突出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和精神。被塑造的对象威严庄重,没有人间的喜怒哀乐,给人以高深莫测之感。在佛像造型有北魏的秀骨清象转为丰满圆润之后,产生了大批身圆如柱、薄衣贴体的新式佛像,而在此次展出的佛像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因为几百年来的风雨兵乱,特别是以“三武灭佛”为代表的历史上多次“毁佛”,石窟佛像大多有损坏,原来供奉在寺庙以及殿堂内的单体佛像更加罕见完整。这次,我们所看到的石刻佛像,大都完整,有的甚至不见的损害,有的表面贴金彩绘仍部分残留下来,这些都被称作奇迹。
可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只能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景观,还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圆明园的建成标志着一个王朝的鼎盛,它的毁灭则昭示着这个王朝不可逆转的败落。”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所受屈辱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