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品德与生活》的情感体验1500字

2024-06-2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从教二十七个春秋,当了二十七年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为师之本在于心。只有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才有收获,有所效果。我深爱这片沃土,爱融进了我的事业,流进了学生的心田。今年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年级实施教材改革,实行新课程标准,新课标,回顾反思这一年来工作,汗水与泪水交织,忧思与欢乐并存,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的点滴体会。

一、走进家庭,体验亲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充满师爱的学习氛围,更离不开一个充满父爱,母爱和睦的家庭环境。善于从各个方面做好学生的家长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一年来教学,我发现一年的教材改动很大,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是无法比的,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学生与家长三者之间互相联系班主任要敢于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向学生家长开放,允许家长随时走进课堂,给家长创造一个能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空间,家长可以发现孩子优点也可找与他人的差距。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走进家庭和学生家长一起娱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进步,用心观察,用心记录,体验亲情,我们一起去摘星。

二、走进社会,体验民情。

社会是一个大家挺,他不仅有人类和活动而且还有大自然动物,植物,只有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才能构建美丽的家园。少年儿童从小就应走进社会,热爱身边的人们,关心社会,是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品德与生活以社会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为了塑造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让小学生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能力。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总和”地球村离得长幼之亲情,同学之友情,要求人类讲诚信,讲互住,讲礼仪,也就要求老师带着学生走进社会。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社会里的生活是很好素材,我带着孩子们逐图看,共同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社区信息与我们息息相关,社区就是我们的家。

三、走进自然,体验风情

有一首歌走进大自然,歌词是这样的:走进春天,走进温暖,走进绿色,走进蔚蓝,走进原野,花儿点头笑,走进林中,小鸟唱的欢,走进山谷,有回声,走进河滩来野餐,走进阳光拥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拥抱明天。大自然的风光令人遐想,大自然的乐趣回味无穷,宇宙万象是品德与生活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让孩子们保持对自然世界好奇,发展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过程中感到兴趣和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由此产生对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情感。

儿童是幻想时代,自然科学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它蕴含了真善美三个领域,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是人类一面镜子”。犹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赞叹的“天然风景之美丽,”我们可以说不但有雄伟的峨眉,妩媚的西湖,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漞一世称献。其实中国无地不美,到处皆景。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春天是一个很好素材,它从三个主题活动:冬去春来、感受春天、播种春天,反映了春天的特点及春天的美好。

“冬去春来”从一个大的视角来呈现春天的动植物及人们生活的变化,而“感受春天和播种春天”,是春天这个大背景中的一部分,都是春天的活动,进一步体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我认真备课,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画春天,从小的地方发现春天,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孩子们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领着他们放风筝,让他们在身心放松、无忧无虑中感受春天,感受着风给人们带来的盎然春意,在田野上唱《春天的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风情。

一年来的教学,我感觉到品德与生活将引导儿童,健康安全的生活,积极愉快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智慧的生活,促进孩子们生活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孩子们会全面发展,成才。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