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12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家是人一生永久的牵挂和向往。家是人的根系所在。现代汉语词典对家的解释为:家庭所在的地方。我生于父母生死未离开过的农村,成人时方离开那片热土,自然本真的生活,使自己拥有了切实而丰富的心灵基础,这是我的幸运。

但是,原生态农村生活贫困、落后,村民中小学毕业的也寥若晨星,与时代同步的城市生活成为年少时人人内心的一种渴望和梦想。然而,我离开家乡三十年了,一直生存在城乡结合部,体验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兼容自慰。二00四年儿子到市里就读高中,为了将来社会对人才高知识、高技术的竞争需要,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昂贵地在学校附近租用一套单元房,每天下班后回市里,给孩子以生活保障和在家的相同感受。 两年的准市民生活,并没有和这座城市建立亲近感,硬化、亮化、绿化、街道扩展、老城翻新、高楼破土、人们行色匆匆、城市日新月异。

正如理论家们认定目前的世界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时代、网络时代、基因时代、纳米时代……但我们还无法判断这到底是否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时代。是文明进步的,还是颓废苦难的,然而生命之高贵,就在于他在自然与自己创造的社会里,无时无刻都在寻找自己必须遵循的那个和谐的点。 这不是理论性的,也不是制度性的,这是来自于生命的真实需求,因为任何人都不希望在虚无缥缈疲惫浮华中过不踏实不安宁的生活,生命的向往是永恒不变的,人们永远希望无论怎样新的时代、新的社会,都过着健康、快乐、幸福、安宁的生活。 城市犹如一方屏幕,富足得遍地生金,生动的满目时尚,但是渐渐地,无聊和寂寞弄得你无法忍耐,无论你怎样调整视野和状态,懊丧总是锁定在心中,感到那是别人的风采,那铺天盖地的绚烂,让你无所适从,环境的浮躁使人不能清静自守,煽起了人们多余的欲望。所以,陌生、孤独和无奈也会不时地向心头袭来。

其实,人对物质世界的需求十分有限,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情感的富足,而精神情感需要物的承载和记忆的传递,城市的快速变化使人们失去了承载情感的空间和强化记忆的时间。

回首童年,回望家乡,虽有新房拨地,油路延伸,但更多的是古宅老树,炊烟农耕,山依旧,水依旧,生老病死,四季更替,农村的眼光没有被功利所牵引,犹如一幅有历史纵深感的乡村图画,使人情景交融,亲切自然,踏实而温暖。无论你走出多远,走出多久,那怕你的父辈已故去多年,你都能找到可亲、可信、可言、可悦的景物和氛围,从而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常回家看看,不断地重温和回炉自己的家乡情怀,摆脱私家车与健身器的尴尬对白,站在土地上,感受和谐,体悟和丈量生命的真实和自己的存在。

我无意反对现代文明,舒适便捷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追求,但必须遵循物质和精神的和谐原则,我们要建设常态文明,减少割舍情感的“人造文明”和追逐功利的“形象文明”。乡村是挽留情感的圣地,城市是追赶时代的乐园。童年的渴望是为了物质的需要,现在的渴望是为了精神的需求。人是个感性动物,如果一个人家在城市而找不到家的感觉是一件失望而痛苦的事情,我想说,家在农村真好。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