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上的一面旗帜3000字

2024-05-1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发展路上的一面旗帜  
  ---记贵州省德江县合兴乡第六届人大代表党兴发  
  (作者:贵州省德江县城南中学学生 任鹏 指导老师:德江县交通局 吴文东)  
  油黑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就是党兴发,合兴乡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乡人大代表。在该乡合朋片村的发展道路上,他就像一面旗,在他的带动下,合朋片区群众的人居环境一天比一天改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党兴发同志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连续担任了3届村党支部书记职务,2007年,在小村整合大村中,由于村支书为下派乡干部,党兴发同志担任村党支部第一副书记和村主任职务。合并村前,合朋村的总人口为1280人,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比1996年增加了700元,村里的这些点滴的变化,都凝结了党代表的智慧和心血。  
  发展致富,他领头群众跑步  
  为发展教育事业,他百般忙碌。2003年以前,合朋村小教学楼是一个非常简陋而又危险的教学楼,党兴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让该村适龄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发展好村寨教育事业,党兴发紧紧抓住德江“两基”验收契机,着手与农户协调学校建房占地事宜。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手上征得土地,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白天农户无人在家,他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知以理,不和农户签字、订好合同,他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农户的心弦终于打动了,同意出让土地。土地协调好了,修建校舍的钱从何而来,单靠农户集资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一边写报告向县、乡政府要物资,一边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支两委为成员的村级建校领导小组,在他的感召下,合朋尖山完小于2003年4月破土动工,县教育局出资14万元,县委办、县党史办、党校共出资11.5万元,乡政府出资2万元,村支两委筹资5000元,2004年8月底,一座漂亮而又宽敞的村小教学楼全面竣工,总面积6670.2平方米。  
  为发展地方经济,他模范带动。合朋村赶集市场位于合朋片区7个村的中心地段,为了带动片区发展,党代表着手考虑硬化合朋街道和完善市场。可是谈何容易?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他绞尽脑汁。终于他想到了交通局,于2003年,他号召合朋村群众兴全足之力集资,并多次组织村党支部跑县找交通局要资金,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该村向交通局争得物资15万元,向县人民政府要得水泥40吨,自筹资金2万余元。至于出工出劳问题,合朋村群众全包了,于2004年4月,一条长600米、宽5米的街道硬化工程全面竣工,为群众市场交易提供了舒适宽敞的环境。  
  烟叶生产是群众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前几年,该村农民谁也不敢大面积种烟,怕承担失败的风险,即使种一点,都是小打小闹,总不能形成规模,收入很不可观。为了打消烟农顾虑,他开始自种烤烟。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亩产值达1450元以上。为了增加烟叶的科技含量,他请来了烟叶公司技术员亲自到合朋各组授课,经过1年的努力,该村群众种烟热情异常高涨,种烟面积由原来的几百亩发展到2007年的3000多亩,平均亩收入达1700元以上,180多户群众成了烤烟大户。  
  为促进与外界沟通,他成了村义务联络员。合朋村路通了,水供上了,电也接上了。人们就缺与外界沟通了。为了方便片区群众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他多次以乡人大代表的名义向铜仁地区电信和联通2家公司写申请要项目,请求他们能在片区安上电话,在他的诚心感动下,于2005年12月,两家公司实地考察后,作出了马上行动的方案,共投资240万元,修建了联通基站和固定电话装置系统。现在,该片区有600多户村民用上了电信电话,有200余户用上了联通,同时他也当上了该片区的电信和联通义务联络管理员。  
  为民解困,他抢先在前  
  2001年以前,全村群众都靠担水吃饭,在天干年成,很多农家饮不上水,党代表当任村支书后,为了切实解决人畜饮水难的问题,他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经村支两委商定后,决定在该村新街组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该工程由乡党委政府牵头,村支两委负责具体抓。从此,在施工现场,随时可见党代表忙碌的身影,他一边深入农户家中去组织劳动力,一边写报告向水利局要物资,在他的带动和努力下,在工程竣工前,全村共无偿投工投劳6600余人次,向水利局争得物资16.6万元,通过4年的苦战,终于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人畜饮水解决了,但他时刻也忘不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群众一有困难,他就想方设法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群众,去温暖村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的小事,把党对群众的关怀送进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乡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导致贫困的,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户掉队。近年来,凭借党代表的胸襟和见识,合朋村率先在全乡实施了”三培育---争创两满意”工程,即312工程:把党员培育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育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育成村干部,争做致富党员标兵,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使党员成为农民满意的好党员,支部成为农民满意的好支部。并还组织村党支部去浙江、走上海、奔广东学习取经,根据本村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合朋村共转移800多个劳动力,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以上,有近10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村老百姓也开始向致富路迈进。  
  殡葬改革,他大胆创新  
  2004年,合朋村柏扬坪组村民杨再友因在贵阳全林集团公司上班不幸病故,其家人知晓后,连夜赶赴贵阳将死者尸体偷运回家安葬,贵阳市民政局、黔灵乡社会事务办得知这一消息后,经查看其死者户口已落户贵阳,于是迅速组织人员驱车赶到合朋村柏扬坪,在乡党委政府和合朋村村支两委的共同协助下,及时起尸火化,并将骨灰及时带回贵阳安葬。这一事件引起了党支书的思考,根据地区环境,如果能在合朋村建起一个公墓,不管是采用尸体安葬还是骨灰安葬,至少能便于管理和节约土地。正是在他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他开始大胆探索,白天到山上去采地,晚上到农户家中宣传殡葬改革有关知识,每逢赶集天就到乡社会事务办咨询相关事宜。时机终于成熟了,他选定了本村玉家湾处一块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的荒山地,为了调整好土地,他带动村支两委自筹资金1万元为涉地农户补偿,为了修好基地和绿化地段,党代表在乡人民政府和乡社会事务办的帮助下,多次自带车费到县民政局要资金,因为工作思路创先,得到县民政局的大力支助,解决了合朋村2万元资金建设公墓,该工程从2005年3月份破土动工,同年7月份全面完工,取名为“梦香园”墓地。为了加强管理,他不断学习殡葬改革相关知识,并召集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召开意见征求会,通过多次民主征求,制定了《合朋村关于公墓基地管理的实施细则》,这一细则的正常运行,得到了县民政局领导的高度认可,全县各乡镇社会事务办纷纷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为德江殡葬改革初期树立了典范。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在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2点后才休息,从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党代表尽可能地在村里工作,晚上,他在家里办公,既管村里业务,又抓电信管理,通宵达旦是常事。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乐。正是由于党代表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合朋的土地上指引着人们实施脱贫致富的理想。  
  每每谈及这些,淳朴的党兴发总是淡然一笑。用他的话讲,“如果这算得上成功的话,那么这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想’。凡事只要认真去想,反复去想,设身处地去想,疏漏就会更少,办法就会更多,成功的把握就会大”。看似很普通的一席话,而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却是每一个人大代表和村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之谈。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