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错在哪里1200字

2024-06-2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天,我们一家人犯了一个极大的不可容忍的错误。事情还要从今天上午说起。

  今天上午,我在家做数学作业,遇到了一道难题,向爸爸讨教。题目是这样的——甲对乙说:“你给我100元钱,我的钱就比你的钱多1倍。”乙对甲说:“你只要给我10元钱,我的钱就比你的钱多5倍。”甲和乙原来各有多少元钱?爸爸接过题目,仔细地思考了起来。

  爸爸不愧是爸爸,没多久就做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要爸爸告诉我怎么做。爸爸说:“等一下,我用另一种解法再做一次。”

  过了十几分钟,听见爸爸嘀咕道:“咦,怎么回事,结果怎么不一样呢?”爸爸微微皱了皱眉头,又埋头检查了起来。

  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爸爸实在找不出错在哪里,便向我们求救。先是我踌躇满志地上阵。我把爸爸的两次解答结果放在一排,“认真”比较起来。

  解法一:根据题意,得

  ①(乙—100)×2=甲+100

  ②(甲—10)×6=乙+10

  由①式得2乙=甲+300

  由②式得2乙=12甲—140

  所以甲+300=12甲—140

  由上解得甲=40乙=170

  解法二:根据题意,得

  ①(乙—100)×2=甲+100

  ②(甲—10)×6=乙+10

  由①式得甲=2乙—300

  由②式得甲=(乙+70)÷6

  所以2乙—300=(乙+70)÷6

  12乙—1800=乙+70

  12乙—乙=70+1800

  11乙=2500

  乙=2500÷11=……

  我两只眼睛在两张纸上来回穿梭,十多分钟过去了,我仍然没发现什么问题,找不出破绽。于是,我气馁地败下阵来。

  接着,妈妈上阵了。十多分钟后,妈妈耸耸肩膀,也是一脸的无可奈何。

  唉,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怎么就找不出来呢?难道它是个隐形的幽灵?

  看到这样的局面,我想:既然都找不出,不如放一放,先做后面的作业,免得浪费时间。

  中午吃完饭后,爸爸又捧起了那本书,看来看去?算来算去。没过多久,爸爸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我和妈妈觉得莫名其妙,便问:“咋的啦?”

  爸爸边笑边告诉我们做错的原因后,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了起来。

  原来,爸爸把“1800+70”的和算成了“2500”,而我们却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当我问爸爸是怎么看出来的时,爸爸说是用计算器一步一步计算才看出来的。这让我很吃惊——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计算题,我们却要借助于计算器;一个非常非常显而易见的错误,我们一家三口居然都没有发觉,真是可笑之极。我感到十分羞愧。如果当时有别人在场,那我真想钻到墙缝里头去。

  “知了?知了……”此时的蝉儿们正在夏日的枝头上不知疲倦地唱着“知了歌”,唱得那样欢快,那样热烈。可在我听来却是那样刺耳,因为这仿佛是它们对我的嘲笑。

  到底错在哪儿呢?我认为错就错在我们的粗心大意上。俗话说:“大意失荆州。”粗心大意、自以为是往往是成功的敌人。也不能认为这样的失误微不足道、无足挂齿;如果我们对它置之不理的话,就会铸成大错,其结果甚至不堪设想。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初一:李初寅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