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自1980年8月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已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无不因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而骄傲与自豪,每当人们从整天忙碌中偷一份清闲时,都会为年青深圳的过去与现在感慨万千,同时也会为适逢良机的深圳未来充满憧憬与期望。

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经济特区,一群群各行各业的精英们从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来到南海渔村,这群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者,勇于发扬孺子牛的精神,在深圳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吃苦耐劳建设深圳。他们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有我们最可爱的子弟兵,在处处荒山野岭的边陲小镇,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工程兵部队抽调来深的建设兵团的叔叔阿姨们,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当时现代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盖楼房、修马路,铺草皮,雨天当晴天、黑天当白天、一天当两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成功的经验。

爸爸告诉我:“那时,他们先一天下午在小区外办事看见几个工人在路边挖土坑、打桩,第二天早上在打桩的马路上就架好一座人行天桥,上面可以走行人,仅仅一个晚上,一座天桥就在工人叔叔的加班加点中使用了,能不让人为之惊叹吗?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应当感谢首批孺子牛们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更应感谢党中央给予和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给这座城市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深圳经济特区正是在这些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今天的深圳,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连续几年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这座美丽的城市从此引进一批批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精英们,在这片可以充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发挥各自的能量,将她建设得更好更美。

如今来处世界各地的人们很多选择了到深圳旅游、工作,他们都喜欢来到改革开放的深圳,因为今天的深圳无论在教育、体育、医疗、卫生、交通、人文等方面都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深圳是一个“不夜城”,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们都可以在夜晚到空气清新的公园跳舞、锻炼;深圳的世界之窗、欢乐谷、东部华侨城、大、小梅沙、明思克航空母舰,都是特别有意义的娱乐场所,作为全国的旅游城市,每一个长假期间,深圳都会以她的美丽吸引着全国、全世界众多游客。有今天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今天,当我们在深圳特区中,住在高楼大厦,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设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要感谢为深圳发展献计献策、做贡献的开拓者,我们更应感谢党的国家好的方针政策与英明领导,我们同时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时机。

在深圳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央明确指出将一如既往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我希望深圳的未来,马路更宽、楼房更高、绿化更美、治安环境更好,经济更发达,市民基本素质更高,车道跑的是电动车,辅道骑的是自行车,永远是清新的空气。牢记历史重托、续写特区辉煌,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真正实现新动力之城,未来之城,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再立新功。作为一名生活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小学生,我一定会珍惜这座城市给予我的美好环境,刻苦学习,遵守纪律,为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增光添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