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刚进附中时,对校园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校园南面的桃李阁,它是附中的许多校友为85周年校庆而集资修建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设施它都显得很独特。 那是一座白色的建筑,虽说是“阁”,但它却丝毫不同于传统园林建筑中那种六角的带尖顶的楼阁。它的主要部分是个类似圆柱型的二层楼建筑,它与旁边一座稍矮的建筑都建在水中,中间由一条架在水上的过道相联,并延伸出去,形成一条曲折的长廊。这样,桃李阁便巧妙地将水、陆联接在一起了。主楼外有一条楼梯,回旋直上,它与屋内那一排落地长窗体现出一丝西洋建筑的风格,而那条曲折的长廊与阁中那几组石桌石凳却又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记得初中时我们常去桃李阁玩,有时也常去那儿看书、写作业,因为阁中的石桌石凳要比教室中的桌椅更具吸引力,而且长廊边还有小块天鹅绒草坪和几枝月季,水中还游着些鱼儿,这一切都给桃李阁增添了不少情趣。 上了高中后,生活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悠闲了。自然也不能常去桃李阁了。好容易等到一个周末的下午,带着一种周末特有的轻松感,我又踏上了那条熟悉的小路,来到了桃李阁中。 独自漫步在长廊下,一阵微风拂来,让人感到这儿格外幽静。长廊的壁上嵌着一块块黑色的石板,其中大部分刻着捐款修建桃李阁的校友及老师的名字,记得以前常和朋友在石刻寻找有没有认识的老师的名字。
而今再一次看着这一行行雕刻整齐、字体隽秀的姓名,我忽然觉得它们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百家姓》中的 “赵钱孙李··,…”,因为每一个名字中都蕴含着一段在附中的经历,每一个名字就是每一位校友在附中的缩影,它们排列起来,不就是附中90年来的历史吗?还有一部分石刻是一些名人题字,像巴金、严济慈、唐圭璋……,他们都曾是附中的一员。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和他们给母校的赠言,的确会有一种自豪与振奋的感觉。 附中孕育了许许多多人才,真可谓是“桃李满园”,也许正因为此才将这校友们给母校85周年校庆的特殊献礼命名为“桃李阁性。
正因为无数校友都爱这个校园,他们才会有一个把母校变得更美的共同的愿望来回报母校的培育。这样看来,桃李阁不但巧妙地将水、绿地联接在一起,也把附中的过去与现在联接在一起,还把无数附中人的心联接在一起。 楼上的音乐教室传来阵阵琴声,使我不禁想起第一次在桃李阁上音乐课的情景。昔日我们大家曾在此弦歌一堂,不知将来我们又将给附中留下些什么?也许是另一座桃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