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如今的月,却远不如千年前那般明亮。
千年前,那是个属于嫦娥的月亮,属于诗人的月亮,斜斜地挂在天边,又静静地落在水里,用那小小的木桶,虔诚地在水中打捞,便可以将月亮担在肩上。摇摇地走,木桶中的月亮一闪一闪,天边的月亮,也一闪一闪......天上的月亮永远溶在水里,水里的月亮永远悬在天上。
可如今,通过科学,又有谁不知,那个绝美的月亮,无非是块冷冰冰的石头?那还有谁,会虔诚地痴痴地仰望那天上的月亮,抑或是水中的月亮?
千年前的月,是可以映照出人的心情和梦想的。青莲就是对着它,轻诉着自己的寂寥,最后也是含着泪拥抱着它,静眠在水中。重光仰望着这月亮,也许他便在这月里看见了他挚爱的故国的影子吧?皎洁的冰盘,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情愫。清辉泻下,永远是那样明澈而模糊......
可是,那个月亮跨越了千年,早已不会再承载什么了。连小孩子都知道,那不过是块石头,那月光也不过是太阳的光辉,还有什么梦想情愫可以寄托给它?人类的科学终于揭开了月的神秘面纱,可同样也扼杀了多少人类的精神生活?那个曾经多么绝美的月亮,便这样远离了人类的希望,只能在梦中留个浅浅的影子,睁开眼,却万万不能再抬头,仰望那月。
古人张开双臂,是可以拥抱那一宿的月亮的;现代的人类,即使张开双臂,拥抱的,也不过是科学所带来的无尽迷茫——我是在拥抱那个月亮,还是在拥抱那块石头?然后,也许会失望地收回双臂,无奈地摇头:那终究只是块石头。
我并不是反对科学,我只是想说,在用科学去探索那些神秘的未解之谜时,也不要扼杀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人活在世上,总得要仰望点儿什么。
现代人是科学与理性的产物,而古人是与天地精神相沟通的美学家。
现代人通过科学可以明白那月亮其实只是块冰冷的石头,而古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则可以得到那完美无瑕的月亮,和披在身上的那朦胧圣洁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