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横江之战——有关黄石西塞山的故事1000字

2024-05-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要给大家讲一个与西塞山有关的故事,题目是《铁索横江之战》。  
  在我们黄石市区的不远处,沿江水东去的方向,有一座山名叫“西塞山”,十分雄伟。相传,秦始皇途经黄石时,一座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于是,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这座山劈成了两半,一半顺江而下,流至阳新县的富池江畔,取名为半壁山,一半留在原地,即今天的西塞山。当然,这是一个神话传说,但西塞山以横卧江面,断江插浪的险要,而成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这已经是历史的事实。自东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一百多次较大规模的兵争都发生在这里,其中著名的战例有:“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铁索横江”、“李自成大战清军”等等。下面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铁索横江”的故事。  
  公元280年,即晋太康元年、三国末年,晋国在灭亡蜀汉后,晋武帝司马炎积极为消灭吴国作准备,他诏令益州刺史王浚修舟舰,练水师。太康元年二月,晋武帝开始了他的灭吴计划。王浚率浩浩荡荡的大军从成都出发,顺江而下,沿途几乎所向披靡,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夏口、武昌等要塞。吴军依仗长江天险,在西塞山等处江面设置障碍。他们借用西塞山的地势,在江面上拉起了条条铁链,在江中密密麻麻地插上了许多的铁锥,企图封锁大江,阻止王浚的船队向吴地进发。王浚获知情报后,针对吴军在江上所设置的障碍,迅速组织兵力,找来材料扎起了无数个大木筏,在木筏上用稻草做了一些人,并让他们身披岂甲,手持兵器,用此来蒙骗吴军,还让会游泳的士兵藏在筏内,顺江而下。当木筏遇到水中的铁锥时,这些铁锥都扎在木筏上,把这些铁锥清除得干干净净。然后,王浚的水师又扎了许多火把,在火把上灌了很多的油,把这些火把都堆在木筏上,密集的木筏铺满了整个江面,缓缓向铁链驶去,当这些木筏一接近铁链,王浚的水师就点燃这些火把,浇满油的火把立即“辟辟啪啪”地燃烧起来。这时,江面上风很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顿时一片火海,雄雄的烈火很快就把横锁在江面上的一条条的铁链熔断。吴军望着他们苦心设置的障碍被王浚的水师一一清除干净,不禁胆战心惊,丧魂落魄,鬼哭狼嚎,溃不成军,纷纷举旗投降。吴国就这样,最终走向了灭亡。这一战彻底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一仗已经过去了一千七百多年,可江还是这条江,山还是这座山,“山形依旧枕寒流”,但它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使它变得更加神秘,更加美丽,也更加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黄石的孩子,热爱我们黄石的这片山河。  
  ( 607班  熊殷翔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