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外物所累13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告诉学生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由此,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两句箴言:“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正因为苏格拉底具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宁静、虚空的心境,他才不为外物所累,不让心灵负荷沉重的包袱,而危及他对于真、善、美的哲学的追求。

苏格拉底给当下社会那些心为物役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一种静虚的心境,才能快乐度人生。

心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心。泰戈尔曾说:“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少年方仲永才思敏捷,指物作诗,斐然成章,令人啧啧称奇,邑人将其父视为宾客接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其父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让儿子学习;结果,仲永“泯然众人”。你看,虚名浮利的羁绊之下,仲永之父迷失了身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仲永之才华亦早夭了。家教如此,为官亦然。孔子云:“政者,正也。”反观当下官场中,某些所谓人民公仆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为满足一己私欲,欺上罔下,巧取豪夺。权、钱、美色等外物之诱惑,使之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于是就有了“千夫所指”的陈良宇、薄熙来之流,欲壑难填终至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或许锒铛入狱时,他们才幡然觉悟:心为物役,终将丧失人生的快乐与自由。

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自在,既享受身心的愉悦,又提升了精神境界。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由此,可见出钱老静虚淡定、泰然自安的心境。无独有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记者多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书店里的莫言著作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正因为莫言有一种豁达超脱的胸襟,有一种洞穿名利虚荣的睿智,才不被盛名高誉所陶醉、所捧杀。因此,拥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怀,人生才有余裕畅享平静的闲适。

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静虚、简朴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外物的桎梏,抵达高远的理想巅峰。“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垢”,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狭隘乃至最终因目迷五色而彷徨失路。而致虚笃静,崇简尚朴之定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修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增强抵抗物欲诱惑的能力。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多元就够了。”面对人们的迷惑不解,他淡然说:“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这就是简朴生活、静虚心境的力量。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为其束缚与奴役。我们应该秉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胸怀,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苑囿繁花蓊郁,让自己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